DDRII需求過于樂觀 導致DDR供應出現缺口
——
DRAM廠指出,過去幾個月以來,戴爾(Dell)、惠普(HP)等個人計算機(PC)大廠,對于推升DDRII成為市場主流的態度越來越積極,尤其戴爾更是全力轉換至DDRII行列,加上芯片龍頭大廠英特爾的加持下,使得市場分析師及DRAM廠更加深信,DDRII世代即將來臨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一些技術制程上較為領先的國際DRAM大廠便加足馬力,將產能快速轉換至DDRII,而4月全球DDR顆粒總產出量便因此出現萎縮狀態。
不過,并非所有DRAM廠都能跟上國際大廠的腳步,部分臺灣DRAM廠由于制程技術上的限制,轉換至DDRII的速度不及國際大廠,因此僅能繼續在DDR產出上花了更多功夫。原本多數DRAM產業分析師皆認為,臺灣DRAM廠因趕不上DDRII世代來臨,市場占有率恐將因此降低,而事實上,此次臺系DRAM廠卻因制程轉換速度較慢,反而因禍得福。
據了解,雖然PC大廠皆認同DDRII將成為下一代主流架構,不過目前一些較為落后的第三世界國家,所使用的計算機大多還停留在DDR世代,因此市場對于DDR顆粒需求量仍相當殷切。但由于PC大廠被英特爾的信誓旦旦給沖昏頭,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使得多家大廠為取得足夠的DDR顆粒,以因應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市場需求,被迫將采購主力轉向臺灣DRAM廠。
中國臺灣DRAM廠表示,正因為國際DRAM大廠無法提供充足的DDR貨源,因此自5月下旬起,PC大廠便陸續要求再多提供一些DDR顆粒,而且只要價格不要過于離譜,部份PC大廠為備妥足夠的貨源,皆愿意接受,而這也是5月下旬起,DRAM廠能再度調高DDR顆粒合約價的主要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