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應對蘇州高成本制造 核心是供應鏈
該報告公布以后,依據區域經濟專家的分析,在三到五年的優惠政策到期之后,隨著蘇州當地的生產成本逐步上升,臺商可能逐漸從蘇州轉移出去,如同幾年前從珠三角移出一樣。
作為新崛起的長江三角洲的制造業重鎮,蘇州依然在誘惑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問題是蘇州和中國的制造行業也需要重視一個現實問題:當傳統意義的“低成本制造”逐漸淡化以后,如何在高成本制造的時代重塑競爭優勢?
人力升級
臺灣明基集團一直在蘇州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據該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蘇州工廠的員工已經超過14,000人,成為其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在制造業普遍為人力成本的上升困擾時,明基蘇州工廠的現狀如何呢?
明基制造主管俞觀海介紹,明基的工人按照產品線劃分,待遇相差許多。依據平均水平分析,一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熟練工人的工資約為1000元,然而一些特殊部門,如LCD(液晶顯示器)線上的工人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這些工人的知識和技術水平要求也相對較高。除了基本工資,明基還要解決工人的住宿問題。
位于第二梯隊的是工程師和設計人員,俞觀海說這部分員工的平均工資約在4000元左右,但每年會根據上一年的表現進行一次調級,增幅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自三年前明基建立自有品牌開始,為避免與代工產品的沖突,設計和研發成為其差異競爭的重要一環。明基依據臺灣和大陸市場的差異,在兩地分別設立了設計團隊。設計人員的工資隨著明基自有品牌的發展,正在逐漸增加。而收入最高的是管理層,一旦進入管理層,收入即成倍數地增加。
盡管勞動力成本已較明基初入蘇州時上升數倍,事實上明基的工資水平只是臺灣公司在蘇州的平均水平,因此想要留住成熟人才較為不易。為補充流失的人才,明基每年會招收一批應屆本科生和研究生,這部分人員的用工成本相對較低,但培訓費相對增加。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由于成熟技術人才的流失,培訓費用沒有轉化為相應的生產力。
管理增值事業部顧問徐積明說,明基提出的卓越制造“五項修煉”中的知識管理,就是想解決員工流失帶來的知識流失問題。“我們設法壓縮新員工培訓周期,并且減少培訓費用,我們還要防止員工流失使項目中斷!”徐積明說,相對于原材料成本,明基蘇州工廠的人力成本僅占其產品成本的5%。由于區位優勢,蘇州在人才吸引方面并不算困難,只是由于成本壓力和制造功能集中等局限,使成熟人力的流失成為最大難題。“知識管理盡管可以留住知識,但是流失員工的成熟經驗卻始終無法取代。”俞觀海解釋說。
資源趨荒
相對于上海,蘇州的房價增幅算不上驚人。據介紹,蘇州市區的新房價格約為五千元/平方米,高檔住宅卻達到八千元/平米。但是,蘇州的缺地現象日趨嚴重,五年之內的規劃用地指標都已經用盡。蘇州市國土資源局的一份內部文件中表述:現今我市人均耕地只有0.78畝,而人均建設用地已經達到192平方米,遠遠超過了國家標準。該文件還指出,按照蘇州經濟發展的增長要求,全市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要消耗四千畝左右的土地。
明基在蘇州的老工廠位于市區,而新廠卻位于較為偏僻的近郊,新廠的占地約為800畝。從使用功能看,老廠主要是市場、研發、行政和住宿中心,而新廠的功能則側重于生產功能。從目前的占有率看,老廠的空地已經很少了,而新廠則預留了較多的空地。明基集團副總裁洪宜幸說,這些空地是預留給明基生產擴張之用。由此可見,明基已預見到近年來的土地緊張局勢,事先分得一杯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