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還是商業:運營商改革路在何方?
國企改革在繼續前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0185.htm在這次改革中涉及的最重要問題在于:國有企業的定位是什么?一直以來,國企都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問題:市場定位模糊不定。以電信運營商為例,究竟是以盈利作為主要目的,還是以公共服務為主要目的?
一方面,運營商要提速降費,提升覆蓋;另一方面卻又受到利潤考核。此次國企改革首要步驟就是劃分國有企業類別,根據不同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發展需要,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
那么,電信運營商未來會走向公益類還是商業類呢?

電信改革的要點
此次國企改革涉及各行各業,和電信相關的主要要點如下:
首先,是定性的問題,根據不同國企在經濟社會中發展的作用和需要,分為商業類企業和公益類企業。
其次,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在國有資本控股的同時,還要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
其次,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
再其次,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參與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以及公用事業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符合產業政策、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
當然,還會有國企內部管理、外部監督以及黨建的問題。對于電信行業來說最關心的還是電信運營商如何分類,是否實行網業分離,如何引入非國有資本問題。
商業還是公益?這是個問題
根據《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指導意見》),國企將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這兩類所擔負的責任和考核指標不同。商業類要增強活力,實現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而公益類企業則重點考核成本控制、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保障能力上。
此文一出,電信運營商公益化的論調再次浮出水面。有專家認為,電信運營商應當將基礎網絡逐漸轉化成像水、電一樣作為一種公共基礎服務,并且企業的社會效益要高于經濟效益。目前,電力公司和自來水公司由國家統一定價,低價供應,保障經營。
而近期總理要求運營商“提速降費”也似乎在印證這個說法。
其實,運營商一直以來都是公益性和商業性相結合。電信運營商公益性,更多地體現在讓所有用戶以可以承擔的價格獲得基本的通信服務;另外,在嚴重自然災害時保障應急通信。電信分析師付亮曾向網易科技表示,“西部地區欠發達地區能夠實現通話,更多就體現了運營商公益性。”
但此次國企改革意見并沒有明確指出電信運營商走公益類道路,反而明確提出電信領域要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這一強調更符合商業類國有企業的要求。指導意見提出對于商業類國有企業要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