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變陣完成 或為后續重組做準備
昨天上午,隨著三大運營商高層人事調整結果的公布,此前的種種傳言塵埃落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9197.htm昨天上午,中共中央組織部相關領導前往三大運營商總部宣布新的人事任命,尚冰任中國移動董事長、黨組書記,奚國華卸任;王曉初和常小兵職務對調,分任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董事長。
那么此次三運營商換帥對行業有何影響,又釋放怎樣的電信改革信號?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運營商換帥可能引發中層離職潮
三大運營商變陣想必是近來最大的業界話題了。消息顯示,中國移動原一把手奚國華退休,工信部原副部長尚冰接任;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玩了一次互換,王曉初和常小兵對調。
那么,三大運營商的這次高層調動將給通信行業帶來哪些震動呢?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電信行業資深專家舒華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換帥對于整個通信行業的影響不大,解決不了實質性問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加緊推進深層次改革才是當務之急。從長遠來看,網業分離是發展大方向,將基礎設施和公眾事業分離出來,市場化的東西,如“互聯網+”業務理應歸于市場,這才能利于國家整體發展戰略。
舒華英認為,此次換帥不關乎其他,只是因為各自在相應的崗位時間太長了不得不換。近年來,通信行業已經逐步回歸公益性質,整個行業的價值在下降,進入過度競爭的場面,為了完成任務指標,很多更有價值的經營策略受到了制約,價格戰導致市場價值逐步下降。在現有體制下,即便是換帥,三大運營商也不可能有太大作為。
對于目前三大運營商的固有思路如何打破,舒華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除非派一些沒有固有通信行業經營思路的新人。因為,無論是常小兵還是王曉初,他們都是思維定式的始作俑者,換到另一家單位還能怎么樣呢?”
比如,受體制約束,王曉初推電信轉型六七年了,至今還是沒有大的進展。原因很簡單,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是需要市場化,而國有企業固有的體制要求其按部就班,在國家體制內,功敗垂成也許只是宿命。
換帥被認為是一次極其重大的人事變動,可能會對“提速降費”等國家戰略帶來積極的影響。對此,舒華英表示,對“提速降費”影響不會很大。不會因為到了新的崗位急需表現而加大推進相關策略,畢竟成本控制,年終考核都是必須考慮的事情。
“一朝天子一朝臣”,換帥是否會導致中層的大變動呢?畢竟每一個領導的行事風格不同,需要能夠有效執行自己發展戰略的中層配合。舒華英認為,對于內部的影響將會很大,就像當初聯通網通合并對內部的影響一樣,但是是對是錯無從評論,畢竟機構人員調整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認為原有的工作不合適把相關部門取消掉都有可能,相應的人心浮動是一定的,很有可能會導致中層以上離職潮的到來。
舒華英認為,近年來頻頻變動的中國聯通將受到最大的影響,聯通內部管理亂,需要理順的問題較多,需要一段時間來理順,加強管理。電信管理歷來比較規范,而中國移動面臨的將是穩定軍心。
反腐對于中國移動而言,某種程度上使得人心惶惶,尚冰首要任務是穩定軍心,走出目前的影響。據悉,面對嚴重的降薪,很多中層都提交了辭職報告,新人也不愿意加入中國移動,骨干流失,人才補給不足,對將來發展埋下禍患。
清華大學教授高旭東:電信改革的矛盾如何解決
對于此次三運營商人事調整,清華大學教授高旭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人事變動只是一次正常的組織調動,至于是否為后續的重組做準備,暫時不要猜測。
他表示中國的電信行業歷次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但這種市場化改革卻伴隨著這樣的結果:要么不到位要么太過。前者表現為政府對于電信行業一直有一定的控制力,需要電信企業承擔市場化行為之外的東西;而后者則表現在電信改革試圖通過增加運營商的數量來推進。
對于具有天然壟斷性的電信行業而言,通過增加運營商數量并非能促進有效競爭。這在電信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美國也得到證明。以美國市場為例,1984-1996十年多的時間里,對AT&T拆分合并,期間有大批的中小企業死掉。高旭東表示,電信行業不應該有太多的企業,這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是資源浪費。
而對于是否網業分離,成立鐵塔公司是此方向的改革信號?他表示,通過國際上主要運營商鐵塔公司運營的案例,如果由鐵塔公司一家運營所有的網絡資產,不利于電信行業的技術進步。高旭東表示,電信改革需要通盤考慮,需要頂層設計。目前的很多做法都是在嘗試。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外界希望看到變化
對于三大運營商此次換帥,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對記者表示,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首先是三大運營商重組與改革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從時間段上也有一定的“變陣”基礎;其次,從市場來看,外界對三大運營商的經營現狀不滿意,也希望看到有一些變化。
據了解,自從以騰訊微信為代表的OTT業務橫空出世,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以來,三大運營商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盡管三大運營商一直在推出新業務與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競爭,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外界希望出現一些改變。
對于三大運營商換帥之后的變化,曾劍秋認為,從過去看現在,過去三大運營商曾經有過換帥的經歷,從結果來看,這些變化都會促進電信業的發展。況且這樣的變化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有計劃、站在國家戰略高度考慮的結果,所以說是一場深謀遠慮的變革,相信未來只會越來越好。
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李欲曉:高層變動屬正常調整 深化改革已在風口
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李欲曉接受采訪表示,本次調整以及之前很多高管以及二級部門的領導調整,是正常的公司內部調整。從近年來信息通信業發展來看,深化改革已經十分迫切。
過去的幾十年里,信息產業服務以及作用已經起了非常大的變化。90年代國內通信大發展,二十世紀初,互聯網蓬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電信運營商作為基礎信息服務提供者為社會信息化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最近十年左右,網絡應用、服務提供以及技術創新已經從基礎運營企業向互聯網企業轉移,從社會范疇看,信息技術信息服務的提供者是距離他們更加近的互聯網企業。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網絡應用創造的社會財富發生了轉移,電信運營商管道化凸顯,平臺作用漸淡,導致運營企業與用戶之間存在“夾層”,業務空心化成為發展隱患。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架構調整、混合所有制甚至重組等成為未來通信業變革的重要方向。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已經十分豐富和完善,如何更好的發揮基礎設施能力,讓企業重構競爭力。不可否認,人們不斷增長的信息消費需求仍然是個巨大的市場,這個市場容納幾家基礎服務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有的則需要創新發展,不同類型的平臺,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承擔更多服務、應用空間。
信息通信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涉及國家信息安全等多個層面,所以現在雖然三家電信運營商都上市,但國有色彩十分濃烈。在產業充分市場化競爭,是否需要多家國有企業競爭是個值得考量的問題。尤其是本屆政府一直在主導更多發揮失常配置資源,激發企業活力,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比其他自然壟斷行業,通信業已經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打破壟斷是否需要多個市場主體需要思考。通信業必須要變化,要么自己積極求變,要么市場來改變。通信業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不論是企業重組還是引入混合所有制,未來的變革不一定最理想化,但一定最適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