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云計算市場:華為有一席之地 但路不會平坦
在華為剛剛舉辦完的“企業云戰略與業務發布會”上,同樣是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演講,同樣提到公有云,但與其4月21日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宣布進入公有云相比,還是讓不少人有些失望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8429.htm因為疑慮肯定是存在的,華為的云計算從目前的定位切入能行嗎,能叫公有云嗎?未來能夠擁有多少客戶?能夠成為公有云服務商嗎?建自己的數據中心嗎?能夠與包括電信運營商在內的IDC達成不是貌合神離的合作嗎?華為的云計算競爭對手是阿里云等廠商嗎?
但醋哥卻不這樣認為,華為在發布會上表現的非常符合當下華為現狀,即透露出了華為云計算的策略,也表明華為的云計算之路將會很長。而且華為云計算之路與另一家IT巨頭IBM走向云計算的路徑是非常相似地方。
以服務垂直行業及大客戶進行圈地
華為推出的企業云服務,涉及到的垂直行業為金融、媒體、城市及公共服務、園區等,對應著金融云、媒資云、城市云、園區云等方案。
目標客戶也明確,主要為政府、電信運營商、轉型中的傳統行業的大企業等提供云計算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
因為就現階段在中國市場的情況,這些客戶群體要么自己使用私有云,要么自己建立數據中心為自己的客戶提供云計算服務,并不能夠象國外市場一樣,企業直接遷移到公有云上,華為的角色只能是設備與解決方案服務商。
難道華為會一直在后臺嗎?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除電信運營商這個特殊群體外,隨著技術在進步,這些客戶畢竟不是象谷歌、亞馬遜、阿里云等靠數據中心吃飯的,所以未來的數據中心以外包托管或出售后再租用形式出現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這里可以參考一下IBM的云計算之路,目前IBM在全球構建云計算(IaaS層)服務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直接收購IDC企業softlayer以后,瘋狂自建數據中心。另一條是對于大型企業數據中心的收購與改造,比如在2014年底,收購歐洲最大航空公司漢莎航空公司的IT基礎設施業務,包括其數據中心、網絡和電話等業務,同時與漢莎航空簽署長達7年的IT基礎設施的外包服務。
所以這種方式切入云計算運營商角色,也不丟失客戶還是非常可行的。至于華為目前自己不大規模建立數據中心,參考“被集成”的策略,不能什么都隨意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