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230億買下存儲器能贏得未來嗎?
存儲難,存儲難,苦無存儲已多年!存儲難,存儲難,探尋存儲多茫然!存儲難,存儲難,發展存儲幾多關!存儲難,存儲難,何日成功吾輩盡歡顏?在這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賽場上,終于出現了中國團隊的身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259.htm據知情人透露,紫光集團向芯片存儲巨頭美光公司發出了全面收購邀約。紫光集團提議,將以每股21美元,總代價230億美元的價格全面收購美光,這也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海外并購。紫光集團是不是收購上了癮,應該如何看待這場收購,對于產業鏈又將產生什么影響?
收購上癮背后:緊跟大勢做大事
這兩年來,紫光集團一直動作頻頻。從2013年到2014年先后收購展訊、銳迪科等芯片公司,又增資成為TCL第四大股東,今年5月份完成對惠普旗下華三控股權的收購。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曾表示,紫光要做世界級高科技企業集團。因此,必須要發展IC和IT產業,掌握核心技術。那么國際并購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條途徑,在此基礎上,也可以進行自主研發。
但自主研發實在是太慢了,在這個奔跑的世界中可能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要想培養中國的產業力量其實并非埋頭苦干一條路。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現在也是全球最大的金主,利用中國的資本力量和存量市場,用收購的方式來換取產業資本是非常正常正確的事情。
在趙偉國掌舵紫光之后,完全換了一種思路,那就是緊跟大勢做大事。現在的大勢是什么,是充裕的中國資本需要出海口,是中國資本和中國產業的協同出海,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另類崛起。錢不是問題,因為國內最不缺的就是錢,龐大的中國市場也不是問題,考驗你的就是魄力與手法。
正如著名業內專家顧文軍所說,紫光集團敢想敢做,用商業化的手段來發展高科技,值得恭喜!同時,紫光集團具備世界級的商業眼光,通過和幾家存儲器巨頭的分別談判,通過各種手段,選定在DRAM和Flash領域都擅長的美光,確實又“美”又“光”!
如何看待收購:存儲芯片就是糧食中的大米
自從小米之后,一直隱藏于背后的芯片產業就開始走向前臺,好像集成電路就是通信基帶芯片。
但需要指出的是,手機芯片整個市場加起來也才300億美元左右,而被韓國、美國和日本少數幾家公司壟斷的存儲器市場卻高達800億美元,同時中國每年進口的存儲芯片就達600億美元!遠超CPU和通信芯片等熱點市場。如果集成電路是工業中的糧食,那么存儲芯片就是糧食中的大米,對產業的重要性眾人皆知。
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的巨大需求,還有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的戰略考慮,只有在存儲領域真正做到中國制造、中國設計和中國使用,才能解決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關鍵的安全考慮。
中國發展存儲芯片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自不必多言。顧文軍認為,在將集成電路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之后,如果再不考慮存儲器怎樣發展,那以后中國存儲器產業乃至整個電子產業都將會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那么問題來了,在這個被國際巨頭高度壟斷、高度吸金、變化極快的國際競爭產業,中國如何入場呢?
從入場方式來看,有幾種思路可以選擇:一是模仿臺灣當年的存儲器產業,以代工或者設計方向入手,但事實證明這條路完全走不通,存儲器必須是IDM或者制造和設計緊密合作的模擬IDM等產業模式;第二種思路是埋頭苦干,但我國存儲器產業技術專利來源匱乏,人才團隊組建艱難,而且還時不我待;第三種思路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大做”,充分利用中國資本的力量,抱著有堅定的成功信念,放手一搏。
紫光正是選擇了最具誘惑力也最具風險的第三種思路,前路肯定是荊棘遍地,祝福紫光!
存儲器相關文章:存儲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