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杳:紫光收購美光可行性分析
知情人士介紹,紫光集團將向芯片存儲巨頭美光公司發出了全面收購邀約,紫光集團提議,以每股21美元,總代價230億美元的價格全面收購美光。這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海外并購。昨晚美光股市收盤17.61美元,溢價接近2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246.htm一、美光概況
根據Gartner的數據,美光去年半導體營收成長41%,位列2014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第四位,Intel、三星、高通分列前三位。
美光主要產品包括DRAM和NAND Flash,其中DRAM占美光營收70%。
根據IHS的數據,2014年全球DRAM市場三星份額為40.4%,高踞首位;SK海力士27.4%居次。美光份額為24.6%位列第三,三家公司占據全球DRAM市場92.4%份額。
同樣來自IHS的數據,2014年NAND Flash市場三星電子份額36.5%居第一位,東芝份額31.8%第二,美光份額18.9%第三,三家公司占據全球87%市場份額。2014年 Intel與美光成立NAND合資企業IM Flash Technologies。

集邦科技統計,2014年中國大陸市場的DRAM消化量金額為102億美金,占全球營業額約20%。其中移動存儲器在大陸的營業額更達到56億美元,占大陸市場總金額的55%。
根據美光前不久剛剛發布的財報,2015年三月至五月,美光銷售額同比減少3%,為38.53億美元,營業利潤同比減少25%,為6.31億美元;凈利潤 同比減少39%,為4.91億美元。業績惡化是因為受到了個人電腦市場需求停滯等的影響。預計2015年的DRAM需求將與出貨量保持平衡或者超過出貨 量。預計NAND閃存市場的出貨量增長率2015年為35%以上,2016年為35%左右,2015年將繼續保持供需平衡的狀態。
二、紫光為什么要買?
其實這不是問題,大陸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即使局外人也可以理解,畢竟大陸每年進口芯片超過石油這個話題已經被熱炒了很多年。
大陸想發展Memory產業也可以理解,相關動作也已經不少:
2015年4月22日,東芯半導體收購韓國知名半導體廠商 Fidelix 25.3%的股權,Fidelix主要產品包括NAND FLASH、SDR/DDR等存儲芯片。
7月2日,經過與Cypress多輪競價,背靠上海支持的武岳峰終于以23美元每股的價格與芯成半導體(ISSI)達成收購協議,比起DRAM產業,芯成的SRAM市場雖然較小,但依然不可忽視。
近期,有媒體傳出在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支持下,中芯國際、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湖北基金、華芯投資等都會投資,遠期計劃要募集240億美元,建立武漢DRAM基地,產能目標達每月30萬片。
客觀的說,現在制約國內DRAM發展的主要是技術和人才,僅僅依靠自身發展,大陸Memory產業要趕超全球的目標很難實現,如果紫光可以把美光收入囊張,顯然比武漢的做法靠譜得多,不過問題是:
三、美光為什么要賣?
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美光擁有現金及等價物48.6億美元,2014年美光研發投入14.3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降低4%,相比Intel 9%、高通62%的研發投入增長,美光并不樂觀。

雖然美光DRAM業務位列三甲,不過對未來投資與三星、海力士等競爭對手相比,已經落后不少,今年五月三星宣布投資144億美元興建南韓平澤工廠,預期 2017年上半開始生產,新廠擬用于生產 DRAM。此外SK海力士也計劃下半年起在京畿道利川市的工廠,利用該公司最新的21nm制程技術生產DRAM。
美光自身研發投入下降,而競爭對手卻不斷加大投資規模,美光未來前景并不美妙,一旦被紫光收購,不僅可以獲得足夠發展資金與對手抗衡,大陸市場每年近20%的市場消耗也會是美光業務極大的推動,應當說紫光收購美光應當雙贏。
四、紫光收購美光的主要障礙
紫光美光雙贏并不意味著收購一定成功,因為這筆收購要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批,依據《外國投資與國家安全法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國家安全為基準,負責審核調查外國投資并購交易。
之前聯想收購黑莓、大陸收購AMD等多個傳聞之所以不被業界看好,原因就是安全,黑莓雖然江河日下,黑莓手機卻是美國甚至許多歐洲國家軍方的主要供應商,AMD的X86技術也是美國政府嚴格禁止向大陸出售的核心技術。
與大陸政府積極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相映襯的是,美國政府過去兩年針對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的反間諜案已經出現多起,前不久天津大學張浩教授因為盜竊Avago核心技術為由被美國FBI釣魚執法逮捕,顯然美國政府并不希望看到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的崛起。
不過Memory產業與黑莓相比與美國國家安全直接關聯并不大,即使在Memory領域,美光也不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提供商,老杳判斷美國政府能否通過 應當在兩可之間,紫光能否順利收購美光關鍵還在于雙方能否游說美國政府放行,就像去年高通遭遇中國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美國政府積極參與一樣,看似是紫光收購美光只是企業行為,其實是中美政府的一種博弈和妥協,從這方面看,紫光收購美光概率并不小。
紫光集團是清華控股的國有企業,不過去年紫光剛剛獲得Intel投資,Intel已經持有紫光集團下屬紫光展銳20%的股份,前不久紫光收購HP旗下華三51%的股權也是中美交易,因此紫光可動用說服美國政府的資源并不少,這也是紫光可以成功收購美光的加權因素。
紫光收購美光并不是空穴來風,至于何時公布老杳不清楚,要成功收購顯然要經歷的關口還很多,不過事在人為,相信經過多方努力,這起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海外并購并非天方夜譚,期待成功的那一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