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之困:流量經營如何破局?
身處“提速降費”輿論熱潮中的運營商,正面臨著整個行業的天花板。近期相繼公布5月份運營數據的三大電信運營商顯示,其各自的移動電話總數增速已連續三個月持續放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6227.htm用戶規模見頂、提速降費訴求強烈、替代化危機加劇……身處4G時代的運營商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危機。不過,隨著2G用戶加速向3G、4G遷移,“互聯網+”的推進,流量經營將具備更好的行業基礎,運營商亟需跳出圍墻,尋求新增點。
天花板效應凸顯,聯通用戶“四連跌”
近日,三大運營商相繼公布了5月份用戶數據。在嚴控手機實名制、削減營銷費用、擬運營商搶市等因素影響下,三家運營商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大力發展4G業務,用戶數均實現持續增長。5月份,中移動4G用戶凈增1718.8萬,4G總用戶超1.7億;凈增用戶數37.3萬,用戶總數達8.16335億。而中國電信3G/4G用戶凈增201萬,用戶總數為1.2918億。移動用戶凈增91萬,用戶總數達1.9068億。
而在3G時代坐享WCDMA紅利的中國聯通在4G布局上顯得頗為猶豫,如今也似乎終嘗苦果。5月數據顯示,盡管中國聯通的3G/4G用戶增加73.2萬,達1.52787億人,占總用戶量的73%,但無奈總用戶數持續流失。5月份中國聯通總用戶量為2.90306億人,比上個月減少了191.3萬。而在此前的4月、3月、2月,聯通已分別流失了253.2萬、160.9萬、282.1萬戶,四個月共計損失了887.5萬用戶。
隨著我國移動電話的普及和市場的飽和,電信業曾賴以生存的規模紅利不再,運營商面臨更嚴峻的市場天花板。從3月、4月、5月近三個月的凈增總用戶數可以看出,用戶增長趨緩:中國移動分別為460.2萬、57.8萬、37.3萬;中國電信分別為125萬、95萬、91萬;中國聯通分別為-161萬、-253.2萬、-191.3萬。
多重訴求下的運營商
用戶增長放緩是電信行業發展趨勢下的必然結果,意味著人口紅利的消失進而必然帶來業績下滑、發展側重點轉移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不過,市場飽和只是運營商4G時代面臨的危機之一。從更大的范圍看,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互聯網+、國企改革、網絡安全等多重政府訴求下,運營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產業環境和替代化危機,這也將在不同程度上對企業的轉型步調、發展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外貿持續低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強勁。其中,以網絡經濟、信息消費為代表的新業態發展迅猛,互聯網行業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戰場。而作為網絡基礎設施提供者的運營商,“提速降費”順理成章有了更宏大的背景。正因如此,自李克強總理三次在公開會議中提出提速降費倡議、5月15日三大運營商推出具體方案,至今兩個月時間里,提速降費的輿論熱度仍然未減。
在“互聯網+”大潮下,攜用戶規模效應的互聯網公司正頻頻涉足通訊、智慧城市、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服務市場。運營商如果不能利用“提速降費”吸引到更多的用戶、激發用戶數據流量消費熱情、進而帶動內容應用等流量經營,勢必將為他人做嫁衣,在互聯網企業的“互聯網+”行動中更加被動。
流量經營如何破局?
作為國資委考核下的上市央企,電信運營商還需要承擔國資保值增值的任務。但隨著存量競爭時代的來臨,運營商發展新用戶的成本將越來越大,以用戶快速增長來抵消服務單價下降影響的傳統經營模式或將行不通。加之“提速降費”的廣泛訴求,電信業務資費步入下降通道,單純的流量、語音等收入也難以保障運營商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在用戶增長天花板下,一場營收大考驗正接踵而至。
目前,我國2G用戶正加速向4G遷移,這為運營商轉型流量經營提供了更好的基礎。按照運營商5月用戶數據,我國移動寬帶用戶(3G+4G)已達6.69億,占移動用戶比例達51.5%,月增2%以上。
為了轉型流量經營,運營商已經在后向流量經營、前向流量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諸多積極的嘗試。例如,中國電信的流量800、中國聯通的“流量銀行”等等。
不過,在電信服務資費降價的背景下,只是通過流量收入與語音收入的置換實現流量經營顯得前景渺茫。運營商的流量經營還需在云計算等層面實現優勢重組,實現智能管道。去電信化勢在必行,云計算、大數據等將是運營商能否實現涅盤的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