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bit可穿戴第一股上市 中國企業還有多遠?
“華米出品及運營的產品中,僅小米手環一個品牌的單品,今年出貨就可能突破千萬只。”華米創始人黃汪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6117.htm對于Fitbit而言,比小米更可怕的巨頭還有蘋果。智能手表是比手環更為豐富的產品形態,蘋果推出的Apple Watch除具備運動管理功能外,還添加了社交、娛樂、購物、視頻等方面的應用。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蘋果手表一年內的銷量將達到3600萬臺。僅需一年的時間就跟整個智能手環的銷量持平。
在去年10月份,曾經在蘋果商店上架的Fitbit被蘋果逐出,有人猜測是Fitbit不愿意將Fitbit手環數據導入iOS8里的HealthKit,由此看來,Fitbit和蘋果的競爭最終也將演變為兩大平臺的對抗。
此外,Fitbit的高端產品與Apple Watch只相差100美元,在其功能、外觀設計上也并無顯著差異特點,再加上蘋果本身的號召力,Fitbit領先的優勢能夠保持多久成為了疑問。
中國可穿戴企業離上市還有多遠?
細究中美可穿戴市場的不同,咕咚手環創始人申波表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得益于對運動健康生活理念的不同,國外運動人群數目很高,國內運動人群的的絕對數目龐大,但相對數目偏小,國外的消費者可能更愿意為外形靚麗或是功能新穎的運動產品買單。
2、國外的硬件領域有比較好的知識產權保護,不會很容易的進入無需的價格競爭狀態,而國內則不同,價格戰已經蔓延到了相對新興的可穿戴領域。
申波認為,龐大的運動人群+健康需求+再加上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Fitbit在美國上市是順利成章的事情,他表示,中國的獨立可穿戴企業離上市還有一段路要走。
對于國內的可穿戴企業而言,Fitbit的成功確實讓人羨慕。事實上,智能硬件行業的悲觀情緒也正在蔓延。據IT桔子提供的不完全統計,2014年智能硬件投資案例達120多起,其中70多家初創型企業獲得了約6.5億美元的投資。但很少有企業能拿到B輪和C輪融資,甚至連天使和A輪都開始變得困難。
對于獨立創業的可穿戴公司來說,大公司的在品牌、渠道和資金上的優勢正在成為他們在市場上的門檻。獲得天使投資后,沒有一定的銷量,A輪、B輪就很難說服投資者,這也是最近一年,為數眾多的硬件創業公司銷聲匿跡的原因。
因此,八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Fitbit的成功是積累了先行者的優勢,這對于對于國內創業者而言可能并不具有強烈的樣本參考意義。
但相反的也有樂觀者,華米創始人黃汪透露,事實上中國智能硬件產業發展的速度和商業模式的領先性都走到了全球前列。
他指出:“身處全球制造中心,中國用戶對可穿戴產品性價比、品質和功能豐富性的要求超出了國外用戶。本質上華米科技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商業模式與Fitbit完全不同:華米用銷售硬件的方式獲取了大量的高粘性用戶,未來在體育、移動醫療、智能家居和移動支付等領域的潛力巨大。”
發行價因投資者的熱情二度上調,開盤即較發行價上漲52%,Fitbit的成功確確實實讓很多人,包括一些在這個行業打拼數年、略覺灰心的人,對這一創業方向重燃信心。筆者的朋友圈里很多硬件創業者在Fitbit上市當晚興奮的曬出了股價截圖,也隨之附上了熱血的激勵語。
回歸到Fitbit IPO本身,在有著外來低價廠商沖擊和蘋果品牌效應加持的雙重夾擊下,外媒多次將Fitbit比作蘋果iPhone普及之前的黑莓,創新乏力成為外界對Fitbit最大的質疑。如何擺脫“被黑莓”化的命運,穩步從初創公司過渡到規模化經營的成熟企業,這些都成為了外界期待Fitbit能夠做出的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