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智能硬件鋪路 華為首次公開“1+2+1”物聯網戰略
不出意外,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紅海將會在物聯網時代下爆發。對此,華為在經過兩年多的潛心研究后,首次公開了自己在物聯網的戰略,即“1+2+1”戰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4527.htm華為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華為2015網絡大會上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表示,“1+2+1”戰略中的第一個“1”是指一個平臺,華為要建立一個物聯網的平臺,集中收集、管理、處理數據后向合作伙伴、行業開放,基于該平臺行業伙伴可以開發應用:華為的傳統的優勢就是網絡接入,包括有線接入和無線接入,這是“2”;最后一個“1”是華為此次新推出的輕量級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
提及物聯網,已不是陌生的概念,從目前整體看來,物聯網依舊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碎片化”的市場看起來到處是機會,但是聚焦起來有些難。
徐文偉表示:“物聯網時代傳感器和設備千姿百態,在工業、企業、家庭和城市表現都各不相同,所以要有一個標準的平臺,這對物聯網發展是一個加速的作用。假如在物聯網時代沒有標準化,或者沒有幾個主流的操作系統,那根本沒有辦法互聯互通。”
他進一步舉例稱,物聯網強調的是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未來的物聯網連接量級目前的網絡技構架已無法支撐。當用戶家里諸如白色家電、黑色家電,還有其他設備等想要連接時,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那將是很難互聯,基于此華為推出了輕量級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
目前,全球基于物聯網的操作系統還處于起步階段。三星電子曾表示Tizen操作系統將作為三星公司推進物聯網業務發展的主要動力;微軟也宣布開發基于物聯網開的Windows;還有一個由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發明的Contiki,它與華為LiteOS非常相似,也是開源、輕量級,其一直是許多駭客、學者和公司的首選,用于制作傳感器、追蹤器等聯網設備,和基于網絡的自動化系統。
“物聯網的OS未來應該會有很多,華為現在推出是因為自身技術已成熟,LiteOS未來會如何目前無法預測,但物聯網標準化不是華為一家就可以做到的,需要行業伙伴共同來推動。”徐文偉說。
據華為預測,到2025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接近1000億,新部署的傳感器速度將達到每小時200萬個。然而,今天基于互聯需求的網絡,顯然不能滿足千億的多樣需求。
據騰訊科技了解,從過去幾年業界探討物聯網發展以及實際推進的情況來看,物聯網最先引用的場景是在工業制造領域以及智慧城市等方面。以智慧城市為例,它的基本特征是全面感知、高效互聯、深度共享、智能應用,這與物聯網所產生的意義完全一致。
目前,在物聯網的上游應用及服務層面,一些互聯網巨頭已開始著手布局。如近20個城市的地方政府已經相繼與騰訊公司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借助騰訊在互聯網領域提供的各種開放能力,全面提升地方的政務能力和民生服務。
具體再講,微信提供的解決方案“城市服務入口”可以將微信上分散的城市生活服務功能集合到一起,成為手機里一站式、全天候的民生服務大廳。用戶們足不出戶,就能隨時隨地完成戶政、簽證、交通、醫療、水電煤繳費等十幾項民生服務的辦理。
對此,徐文偉表示:“制造業和智慧城市是華為物聯網戰略聚焦的領域,在智慧城市方面,華為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以及OS主要針對企業、行業級應用,并不直接面對消費者。如在制造業的遠程遙控、城市安全監控等方面。”
根據華為物聯網的戰略規劃,LiteOS初期會聚焦在金融、汽車制造業等領域,區域上則以中國、歐洲為核心點向全球擴散。此外,華為還宣布Liteos實行開源,合作伙伴可共同開發物聯網生態圈。
據了解,作為華為最重要的物聯網產業合作伙伴之一,英特爾在會上展示了AR515系列和AR160-M系列兩款物聯網網關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