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引領行業互聯 eLTE帶來新生機
從窄帶集群到寬帶集群,eLTE賦予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也給產業各方帶來了企業ICT市場上的無限想象空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4467.htm華為是世界上第一家面向企業市場提供基于LTE網絡的專業寬帶集群解決方案的供應商——eLTE聚焦行業客戶訴求、以4G/4.5G為技術基礎,構建全行業的關鍵通信,幫助政府和行業客戶持續提高其運營效率和安全水平。
5月18日,華為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了eLTE產業聯盟第三次峰會。3GPP標準組織、應急通信領域的行業組織、第三方分析師、公共安全領域和交通領域從業者,以及聯盟成員均參與了這一盛會,展示全球寬帶集群標準及產業的發展態勢、華為聯合合作伙伴提供的eLTE行業解決方案應用詳情、eLTE產業聯盟的最新進展和合作成果。
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華為已經在全球范圍簽署了111個eLTE網絡合同,并開通了53張eLTE商用網絡。同時,在其積極推動下,寬帶集群標準制定工作一日千里,eLTE解決方案聯盟自2014年2月成立以來亦取得了顯著發展。預計到2017年,作為寬帶集群技術代表的eLTE應用將超過窄帶應用。
eLTE:集群演進必然選擇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以TETRA、PDT、P25、iDen為代表的數字集群系統以其齊全的調度功能、優越的性能,贏得了市場的贊譽。然而,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應用深刻改變企業經營流程及生產系統,各行各業對于通訊過程中“全面掌控、現場可見”的需求日益激增,基于窄帶的傳統集群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
而Wi-Fi雖然可以支持寬帶數據業務,卻沒有能力支持語音集群業務。并且,Wi-Fi的覆蓋范圍很小,網絡部署及維護成本較高,由于使用公共頻點,且沒有特殊的抗干擾技術,其抗干擾能力能力較差。在移動性上,WiFi移動性能力最大只能達到120公里/小時。WiMAX的產業鏈正在萎縮,主流行業客戶逐漸向LTE網絡轉移。
擁有良好發展基礎的移動通信技術已經演進到4G/4.5G,為專網提供了后續發展的極佳契機,專網達到了進入寬帶時代的臨界點。可以看到,美國宣布在政務和公共安全行業將LTE技術作為公共安全移動寬帶標準;中國業已啟動了基于TD-LTE標準的政務網建設;澳洲、俄羅斯、德國等國的不同行業也都進行了LTE實驗網的建設。
eLTE即是華為專為行業客戶設計開發的專業寬帶集群解決方案。相比傳統的窄帶集群技術,eLTE具有高速率、廣覆蓋、低時延、并發多、高穩定、快速移動等特性,尤其突破了語音的局限,以一張網絡同時承載寬帶專業集群、視頻、數據等多種業務。基于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超寬帶速率,可以在應急調度情況下將現場實時畫面傳遞給調度中心,再由調度中心將圖像分發給相關人員;基于每小時430公里時速下的通訊支持,能夠實現高速列車上的實時視頻傳輸、Wi-Fi服務等車地寬帶通信業務。
同時,專業集群的最大特點是網內通信,難以在不同網絡間漫游。eLTE支持與PSTN、PLMN等運營商網絡與TETRA、PABX行業專網等多種已有網絡的對接,確保使用者在各種網絡環境下與eLTE間的暢通通訊。
eLTE亦有別于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公網系統,網絡規模不同、應用場景也有差異。公網基于滿足大眾需求,無法針對特殊場景提供高優先級、高可靠性乃至超低接通時延;eLTE則針對專網訴求進行了優化、改進。在終端上,eLTE也具有提供超長待機時間和防爆、防水、防摔、耐高低溫的超強防護等優勢,包括在陽光直射下可以清晰看到屏幕。
eLTE聯盟峰會:做大跨界共贏生態鏈
如果將LTE比喻成阿瑪尼、博柏利中的成衣,eLTE更類似于英國薩維爾街上的量體裁衣,一個覆蓋各行各業的生態系統必不可少。華為秉承的“被集成”策略和eLTE產業聯盟的發展,也為eLTE解決方案更快鋪開提供了基礎。
2014年2月,華為攜手29家業內無線通信領域的合作伙伴在中國南京共同成立了eLTE產業聯盟,通過與上下游集成商、設備商通力合作,為全球行業客戶提供優質的商用eLTE寬帶集群技術和解決方案。截止到11月的2014年第二屆eLTE解決方案聯盟峰會,eLTE聯盟成員已達56家。
“做大這個餅、分享利益是我們的基本原則。”華為希望通過更多的全球協作,建立一個更大的生態鏈來吸收創新觀點并整合資源,實現全行業的互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