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中興通訊的出海之路:“全球+”引領全球化布局
20年前,中興通訊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日內瓦電信展。如今已是中興通訊總裁的史立榮當時尚年輕,那一次他一個人守著一張桌子參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2431.htm1998年,中興通訊在巴基斯坦取得9000多萬美元的訂單,被視為國際化的開端。訂單拿得十分艱辛,整個談判過程持續了3年,因為巴基斯坦運營商一直無法接受“中國制造”取代歐美巨頭。
發展中國家尚且如此,何況歐美科技大國。對系統設備而言,歐美市場有“看三年,做三年,再三年”的說法。要堅持5到6年的投入期和等待期,對于眾多中國企業而言,其難度和對信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中國企業要在全球市場立足,表面看是靠產品、品牌,深層次看還是得有背后的底氣,也就是科技創新凝結成的專利。最新數據顯示,中興通訊憑借2179件專利位居2014年全球國際專利(PCT)申請第三。這是中興通訊連續第五年穩居PCT專利申請全球前三名,也是中國唯一連續5年獲此榮譽的企業。
如今,憑借不懈的努力,中興通訊已經從一個生產電話交換機的企業,成為國際公認的一流創新型科技企業,在全球設有107個分支機構,服務于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弄潮兒勇立潮頭,中國改革開放發展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中興通訊走向世界、實現跨越的一大步。

當地時間3月18日,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炫酷的天藍色展臺,一只機械手提著一個汽車模型在“路面”行駛,“孜孜不倦”地向興致勃勃的客商演示大功率無線充電;展臺另一側,“最聽話的手機”星星二號正酷酷地展示智慧語音替代鼠標鍵盤的未來世界;4G ATG地空寬帶體驗區,前來參觀的德國青年已經坐進“太空艙”遨游沖浪……而在展臺后不起眼的旋梯處,一位身著灰色西服、挺拔的男士正不疾不徐地上樓。
這位男士正是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史立榮。此時此刻,他冷靜的外表下是否也心潮起伏?
20年前,中興通訊第一次走出國門,年輕的史立榮單槍匹馬來到日內瓦電信展,那時,他一個人守著一張桌子參展。如今,憑借不懈的努力,中興通訊已經從一個生產電話交換機的企業,成為國際公認的一流創新性科技企業:在全球設有107個分支機構,服務于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弄潮兒勇立潮頭,中興通訊走向世界、實現跨越的過程,正是“中國制造”走向全球、開放發展的縮影。
通信相關文章:通信原理
交換機相關文章:交換機工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