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不愿承認狼性文化緣由:狼性文化帶有負面意義
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榜的中國公司中,既有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和工商銀行等大型國企,也有華為和聯想這樣的私營企業,總數多達100家,僅次于美國128家,并且和美國的數量差距在進一步縮小。其中,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華為和聯想,均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華為由2013年的第315位升至第285位,聯想由2013年的第329位升至第286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1129.htm在全球經濟低迷不振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依然保持了較快的速度。然而,遺憾的是,中國企業一直沒能輸出自己的管理文化。不僅壟斷國企如此,民營企業也沒能擺脫這個尷尬。今天,成功了的中國企業家們,依然把美國、日本的管理理念奉為圭臬。
最近,網絡上流傳華為首席管理科學家黃衛偉的一篇文章,他開篇引用了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財經》2015預測專題里所講的一段話,“在當前中國的企業還沒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更沒有特別有底蘊的,引領性的管理知識展現給世界。”但黃衛偉認為,華為應該是個例外。

事實上,張瑞敏說的沒錯。在當前中國,的確沒有一家企業能輸出管理思想。以全球化程度較高的海爾和華為為例,張瑞敏雖然諳熟西方管理精髓,提出了較有影響力的“倒三角”理論,并用這一理論指導解決海爾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大企業病”,但海爾的管理思想輻射范圍有限,大多在海爾的試驗田中展開,并未走出國門,甚至連海爾海外工廠的大門也未能邁進;而華為,2014年營收超過2870億元,在電信交換設備和移動終端兩個市場上取得雙豐收,獲得了全球較高的關注度,但也沒能輸出的自己的管理文化。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如此不自信?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大多是壟斷國企,雖然它們規模龐大,但收益依賴國內市場,是人口紅利及政策庇護將它們推向了全球高度。這些壟斷國企的成長,不是通過管理改善得來。它們靠壟斷劃出的隔離帶,在沒有競爭的后花園里坐享暴利。以石油、銀行、電力、電信運營商為例,盡管它們利潤豐厚,讓國外同行“羨慕嫉妒恨”,卻沒有形成特色的管理文化。這類企業即便在國內,也無法贏得社會的尊重,更別說成了全球的榜樣。
其次,中國民營企業不遵守行業生態,加班文化也極為扭曲。華為是中國企業“狼性文化”的締造者,但華為都不愿承認這種文化,在他們看來,狼性文化帶有負面意義。業界有說法,中國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固然有技術改進的功勞,不過它們大都是行業生態的破壞者,靠低價搶單。從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來看,西方老牌巨頭固然暮氣沉沉,華為一枝獨秀,但華為員工每年的上班時長,幾倍于西方巨頭,他們一個人在干幾個人的活。我們認為勤勞是一種美德,西方企業卻不這樣看——超常態的加班文化,并不值得弘揚。這也意味著,類似華為的企業文化,在國外不可能被復制。
概而言之,中國企業要想輸出自己的文化,自信地登上國際舞臺,除了提升自己的全球競爭力外,還必須建立規范、健康的企業文化,維護行業生態,否則就難以被國外企業認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