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指紋識別產業鏈現狀:廠商饑渴 “標配”還有多遠?
2015年國內智能手機指紋識別市場也有望達到 30 - 50 億元規模,如此大的市場缺口無疑將會促使大量產業鏈廠商加入指紋識別領域。業內人士透露,指紋傳感器的價格很可能會在今年下跌到5美元以下,更有甚者,滑動指紋傳感器價格已經在2刀以下。國產手機品牌對指紋識別技術的饑渴激發了觸控產業鏈的熱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8623.htm智能手機廠商對指紋識別的熱情還在持續升溫,盡管國產手機已經在技術上已經離蘋果不遠,但離指紋識別成為手機標配還需一段時間。回顧2014年,無疑是智能手機指紋識別技術大爆發的一年。
一方面,OPPO N3、魅族MX4 Pro 、華為Mate7等國產旗艦機型均已用上了指紋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的出現緩解了手機廠商在硬件設計上遇到的瓶頸;另一方面,國內指紋識別產業鏈在加速成熟,也為產業鏈廠商帶來了新的投資機遇。

那么,如果從產業角度來看,指紋識別技術要成為智能手機標配還要多久?
產業聯盟和標準已經形成
任何一項技術要得到產業鏈的廣泛應用,標準化是必須途徑。比如 USB 接口、手機充電器接口、 HTML5 等等無一不經歷了標準化的統一。而形成聯盟則是產業鏈統一標準的強大推動力。
那么,目前指紋識別技術有聯盟嗎?
回顧指紋識別技術在智能手機的應用過程,2013 年蘋果發布 iPhone 5S 首次采用了指紋識別技術,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隨后三星、華為等國內外手機廠商陸續跟進。蘋果的 Touch ID 指紋識別技術是由旗下 AuthenTec 公司提供,但由于只有蘋果自家才能用,導致了安卓陣營廠商只好自己摸索前行。
指紋識別技術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的產業鏈也比較復雜:指紋識別芯片廠商,手機制造商,指紋識別模組廠商,將指紋轉化為代碼實現認證過程的方案提供商,還有類似支付寶把技術落地的軟件應用商。對于一般的芯片商、模組廠商或軟件集成商來說,這是一種高門檻的系統挑戰工程,沒有雄厚的軟硬件基礎實力很難建構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再加上涉足企業基于專利保護都各自為政,因此也造成了行業標準的缺失。
而據筆者了解,其實早在 2012 年 7 月, Google 、 Microsoft 、 PayPal 、 Intel 、 ARM 、三星、聯想等 48 家科技公司成立了 FIDO 聯盟( Fast IDentity Online ),即線上快速身份驗證聯盟。FIDO聯盟的成員將協助界定市場需求,并為FIDO開放協議作出貢獻。該協議為在線與數碼驗證方面的首個開放行業標準,可提高安全性、保護私隱及簡化用戶體驗,而FingerQ將在推動行業標準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據了解這一計劃歷經數年耗費了數百萬美元,其中三星的 Galaxy S5 是首款采用 FIDO 技術規格的指紋識別智能手機。與蘋果的 Touch ID 封閉性不同, FIDO 為開源聯盟,只要遵守聯盟標準不管是手機制造商、芯片商還是技術服務商、互聯網公司都可以加入。
國內指紋識別產業鏈開始起步
FIDO 聯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疏通產業鏈的上下游,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
手機充電器相關文章:手機充電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