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華、富士康與三星 說說蘋果代工廠的那些事兒
富士康也有自己的生存哲學,而且相比于面板、電池等核心零部件,組裝生產線通用性更強,也更容易推倒重建。事實上,從第一代蘋果產品開始,富士康就采用了一種綠色的流水線,這些年下來有反反復復的施工,但核心模式卻沒有重大的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廠房改建成本;更核心的物料成本,他們也有自己一套非常嚴格的管控方式,非常簡單,但若能堅持執行下去就能收到巨大效果,組裝生產無非是要注重車間的5S,關注每一個生產細節,這應該是沿襲日本企業最優良的傳統。此外,因能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富士康一直深受地方政府青睞,他們不遺余力地幫助這家企業應對困難,最具代表性的幫助無疑是人力招募方面。河南省作為全國的人口大省,沿海有20萬的打工人口,但依舊不能滿足富士康巨大的人力需求,于是,政府給每個縣、鎮、村下達指標,并且打出“要想奔小康,就進富士康”的拉風標語,而有段時間流行的推薦員工入職獎金600元的活動,也是由政府承擔一半,這還不包括外貿出貨類的補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7335.htm富士康的聰明之處在于借助各種優勢資源來不斷滿足蘋果需求,而且就在蘋果訂單日益上漲的時候,悄悄地提高了其他品牌的代工費。而與勝華科技不同的是,他們有著深厚的資本底蘊,更何況,流水線上的女工可不用考慮什么in-cell技術跟進之類的問題,只要有SOP,她們甚至能把一堆水分子組裝成一篇汪洋大海,就更不要說什麼iPhone N+1了。
三星,與蘋果亦敵亦友
在793家供應商中,每年都有人被淘汰,即便是組裝工廠,蘋果也不忘扶植和碩、偉創力等企業作為second source,這樣會幫助他們一直在談判中占有絕對優勢,只可惜相比于富士康,其他的組裝廠實在是弱爆了。但有些供應商,蘋果斷然不敢得罪,最起碼現階段他們沒有辦法擺脫,自己雄踞58%的同時,也會把20%的利潤分食出來,這些供應商掌握著最基礎、最核心的技術,而且不斷跟進當今手機市場的趨勢,他們的可怕之處在于雄厚的技術沉淀,以及不斷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這保證了其可以永遠獲取豐厚的利潤,比之終端制造商更加穩固。畢竟,無論是諾基亞,摩托羅拉,還是蘋果、HTC都需要顯示器、電池、芯片以及能把他們組裝到一起的流水線女工。
蘋果關鍵供應商中,三星無疑是最妖媚的一個。曾幾何時,幫主看三星非常不爽,但就是干不掉人家,縱然是10.9億的專利罰單也無濟于事。
現在,幫主沒有辦到的事情,庫克做到了。三星Galaxy系列銷量下降,與蘋果推出5.5寸大屏幕手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顯然,這個策略可不能歸功于喬布斯身上了。或許,在未來的3~5年內,三星依舊能有幾個季度在銷量上碾壓蘋果,業績也不會一直低沉下去,但自iPhone6這次戰役之后,沒有人會認為三星在終端方面會比蘋果優秀了,永遠不會了。而也正是這種分出勝負的關鍵戰役,讓蘋果、三星重修就好,庫克再也不用忙著“去三星化”了,反倒是把新款iPhone A7的訂單給了三星,后者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這種分工符合各自企業的關鍵能力,蘋果能做出宇宙中最優秀的設計,而三星則能把他的設計物化成芯片、顯示器和電池,兩家企業的世紀合作將會帶來最完美的手機終端,但缺點是iPhone7以后只能單挑自己了。
每次iPhone出點問題時,庫克就會被打回到“控制供應鏈的經理人”身份,顯然,這不如幫主改變世界者的綽號拉風,但正如庫克所言,他真的不是喬布斯,而且也不想再做幫主了,兩人運營理念最大的差異在于:幫主是做到最好無上限,而庫克是“預算花完了,下次再說吧!”蘋果于設計、品質、公關上總給人一副驕傲的面孔,但庫克在供應鏈管控方面卻不喜歡擺出“上帝姿態”,他不僅親自上流水線搬箱子,更會要求蘋果團隊同供應商建立良好的關系,他會要求西方人學習中文,以便和那些低學歷供應商充分溝通,也會沉下心去一起想辦法,目的只是克服“庫存存放的地點”。總之,要管控好如此巨大的一條供應鏈,親民,假裝同甘共苦肯定要比“我是上帝”的姿態要管用地多!
可控硅相關文章:可控硅工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