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賽靈思的創新啟示:“敢為天下先”與“持續求變”
這是美國專利局1989年9月26日批準的一項專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6907.htm 專利名:由可配置的邏輯元器件及互聯組成的可配置電路(Configurable electrical circuit having configurable logic elements and configurable interconnects)。
專利號(美國):4870302。
發明人: Ross Freeman(加州圣何塞San Jose, CA)。
公布日期:1989.09.26。
委托人:賽靈思(Xilinx)。
這只是1989年美國公布的數千條專利中普通的一條,卻又是半導體行業發展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時刻。這項專利創造出了一種新的半導體器件,它催生了一個偉大的公司也改變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

一直關注賽靈思的發展,很早就想寫寫賽靈思的故事,今年,在賽靈思30歲生日之時,寫寫賽靈思給我們的啟示,這對于我們的剛剛起步的本土IC企業,也許有一定的啟發。
現在,很多企業已經認同了創新的價值,也將創新作為該公司的口號和文化,但是真正做到創新或者真正在實施創新的有幾家呢?
也許有人說,創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該如何實施呢?我想賽靈思的經歷正是可以借鑒的。
1、 敢為天下先
什么是創新?就是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做別人沒有做的商業模式,這些年賽靈思一直在秉承創始人Ross Freeman蹦出的激進想法——讓芯片就像一個空白的磁帶,可以隨由工程師在上面編程增添功能,要做就做別人沒有做過的,雖然有一段時間,賽靈思的市場份額下滑,但是,他們還是按照自己的規劃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做第一個FPGA,做第一家fabless公司、做第一個嵌入了處理器的FPGA,做第一個3D架構的FPGA、推出第一個HLS開發工具Vivado、做第一個ASIC級架UltraScale架構FPGA。。。。。。。在這種不斷的“第一”中,它把FPGA份額做成了第一,也成了整個半導體工藝技術的領跑者。
2、 不斷求變
很多中國企業怕變革怕變化,認為求變是“找死”,但是賽靈思卻是在不斷求變中實現了騰飛。
如果當初它一直鐘情于膠合邏輯的實現,會有今天的成就嗎?如果它不在FPGA中集成上數字信號處理、高速串行收發器和嵌入式處理器,它會從電子設計的配角變為主角嗎?如果它不嘗試從2D向3D架構轉變,可以實現破解摩爾定律的魔咒嗎?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賽靈思空降了EDA工具背景的Moshe Gavrielov先生接任上一任CEO Wim Roelandts先生,Moshe Gavrielov上任后就開始變革,不但改變分銷體系,還大力變革了技術支持體系,提出了目標設計平臺(TDP)的概念, 將用戶使用FPGA 的門檻大大降低。而這一輪的變革也帶動賽靈思在資本市場的一飛沖天,順利跨入市值 百億美元的大公司之列。

我研讀過很多有關創新的書籍,也跟很多有創新力或者沒有創新力的公司交流過,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創新應該是根植于企業所有員工中的一種基因和文化,并能一直傳承和執行下去,有這樣基因和傳承的公司不多,賽靈思算是一個。
“三十而立”,30歲的賽靈思正充滿了活力和張力,它有資金有資源有客戶,更有改變世界的夢想,下一個十年,賽靈思會給我們帶來什么驚喜?我期待著。
作者簡介

張國斌,電子創新網創始人,有十四年科技媒體從業經驗,致力于推動本土創新的新媒體平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