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電動汽車的電效率優化問題

        電動汽車的電效率優化問題

        作者: 時間:2012-05-10 來源:網絡 收藏
          采用14/42V系統取代現有的12/14V系統,其最大的優勢在于:針對車內不同電氣設備,對需要大功率的設備,提高額定電壓值,可大大降低額定電流,不僅可以減小電器裝置本身的體積、質量和損耗,也有利于采用由功率半導體器件構成的控制裝置的小型化,并提高其集成度。由于傳統的電器與部分電子裝置功率負荷不大,采用14V供電有利于這些裝置功能的發揮,但因技術擴展條件有限,而又會大量采用電氣電子裝置。新的供電系統與傳統供電系統具有完全的兼容性,這是雙電壓供電系統的基本特點[4]。

          圖1 14 / 42V雙電壓電氣系統的結構

          因此,從效率的角度考慮,在今后的中推廣使用42V電壓系統,有利于減小電流,進而減小能量損耗,并且能夠壓縮所需電子設備的體積,節省空間,從而提高的整體能量利用效率。

          3 電機驅動系統的控制方法

          下面將針對應用最為廣泛的感應電機的控制中如何提高效率進行詳細分析。

          3.1 感應電機的控制方法

          對于交流感應電機控制,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V/f 控制法、矢量控制法和直接轉矩控制法。在上述方法當中,V/f控制方法雖然簡單,但由于沒有電流控制環,系統的動態過程較差。矢量控制法基于感應式電動機的轉子磁鏈的定向實現了分別獨立的控制轉矩和磁通,從而得到了與他勵式直流電動機相同的轉矩控制特性。直接轉矩控制基于對所觀測到的轉矩實現反饋控制,可以得到較好的轉矩動態特性。

          在將上述方法應用于時,需要再加上效率優化控制環節以使得電動機控制系統的效率達到較好的水平[5]。系統的結構圖如圖2所示。系統中有三個反饋控制環,速度負反饋環和電流負反饋環是采用成熟的感應電機控制方法,而為了實現效率優化,設置了效率最優調節器,根據檢測元件得到的參數進行計算,調整該控制器輸出,以達到系統運行效率最優化的目的。

          圖2 控制系統方框圖

          3.2 感應電機效率最優控制方法

          交流感應電機驅動系統的效率最優化問題,就是尋求在輸出功率一定時候,系統輸入功率函數 Pin的極小值。基于效率最優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兩種基本類型[6][9]:

          第一,根據給定的電機參數建立模型得到效率最優的控制策略。交流電機驅動系統的損耗可分為以下幾部分:銅損 (定子和轉子)、鐵損 (磁滯和渦流)、雜散損耗、摩擦和間歇損耗、變流器損耗。在這些損耗中,銅損和鐵損大約占80-90%。損耗的模型不但復雜,而且是非線性的。更嚴重的是,由于溫度和飽和效應的影響,模型的參數在不同工況下變化明顯。例如在某些情況下,轉子的電阻值會比其標稱值增加一倍以上。3.2.1中將介紹基于自適應算法的臨界阻尼最優控制方法。這種方法提出了一種電機轉子磁鏈觀測器實現方案,使用臨界阻尼控制方法實現了感應電機的效率最優控制。本方法在保證了不惡化動態過程的前提下,確保了穩態效率最優。同時,為了解決由于定子電壓、電流觀測中的微小差錯帶來的磁鏈電流變化,穩態下根據轉子磁鏈計算適當的磁鏈參考電流作為控制指標。系統實現了比采用“轉子磁鏈為常值”控制方法更優的效果。

          第二,直接根據電機輸入功率值的函數通過數學工具計算該函數的最小值點,得到電機的效率最優工作點。通過逐漸減少勵磁電流直到所測輸入功率達到最低值的在線搜尋法,顯得非常具有吸引力和應用前景。這種方法最吸引人的特點在于不需要損耗模型和電機參數的精確信息。并且,當所測的輸入功率是在DC/AC變換器的輸入端時,還能同時實現電機損耗和變換器損耗的最小化。由于輸入端電壓和電流波形的諧波含量較低,輸入功率檢測也很方便。在3.2.2中將介紹一種新的在線效率最優化方法.

        超級電容器相關文章:超級電容器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黄县| 沿河| 佛教| 康平县| 林口县| 马关县| 日照市| 弥勒县| 库尔勒市| 江孜县| 山阳县| 紫云| 米脂县| 榆社县| 灵丘县| 甘孜| 玉溪市| 福海县| 云林县| 保山市| 利辛县| 梅河口市| 仪征市| 郓城县| 乾安县| 施甸县| 张家港市| 彰化市| 宁国市| 元阳县| 洪洞县| 资源县| 抚松县| 博爱县| 广河县| 溧水县| 济源市| 祥云县| 台北市| 鄂尔多斯市|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