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和挑戰 本土機器人國產化的未來趨勢
工業機器人作為機電一體化設備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希望國家在開展基礎學科的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通過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以降低生產成本。此外,應該 加大應用技術上的投入,出臺相關的鼓勵和獎勵措施,不光為研發和生產機器人的企業進行扶持,同時為運用工業機器人的企業提供獎勵。
對于機器人產業,國家并沒有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而更多的是將其等同于高科技產業。這是一大遺憾。國家將機器人產業作為戰略性新型產業予以扶持。
機器人國產化是未來趨勢
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在發展中存在著產業分散化、企業規模小、品 牌影響力弱等諸多問題,在技術和規模上,都無法與全球機器人四大企業相比,現在還沒有產值超過100億元的企業。資料顯示,安徽埃夫特的年產值是2億元左 右。今年4月,科技部發布了《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同時,針對機器人領域發布了《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十二五” 期間,我國將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裝備,發展和培育一批高技術產值超過100億元的核心企業。
盡管工業機器人在我國尚處于產業化初期階 段,但工業機器人投資過熱的局面正在顯現。全球工業機器人搞的比較好的企業也就十幾家,我國現在已經有60多家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如果加上工程應用的集 成商有200多家。因此必須要在投資上設立門檻,如果不加以限制,地方會出現盲目投資,遍地開花的現象可能會比較嚴重。
除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盲目投資建設工業機器人項目外,合資企業可能會對自主品牌的發展造成災難。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加緊與國外企業洽談,謀劃成立合資企業, 就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而言,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國家的產業政策要對路,不要再走過去依賴國外企業的所謂以市場換技術的老路!我們要提早進行戰略部 署,以培育自主品牌為重點和核心。
我們的工業機器人還處在產業化的初期階段,外資品牌占有絕大部分的市場。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初步形成 以市場換技術的局面,只是目前合資企業的產量還沒有上來。工業機器人不像汽車產業那樣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市場相對比較小,而在應用的可靠性和性價比上,自 主品牌與國際品牌相比均處于劣勢,國外品牌的利潤空間巨大,具有大幅下降的空間,所以自主品牌的前景不容樂觀。
單憑一個企業的能力不可 能在工業機器人的所有方面實現突破,選擇合資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途徑,但不能成為國家的戰略!羅百輝認為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重點應該放在工業機器人產業 化上,應繼續加強對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及用戶的政策扶持,同時加緊制定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及行業準入制度。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熱衷于與外 資企業合資的問題,我國應該制定詳細的國產化路線圖,加快關鍵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如果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培育得好,預計到2015年,我國會有1~2家工 業機器人企業在國內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將初具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