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5%到50%:黃仁勛的焦慮另有原因
“四年前,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高達95%。如今只有50%。”黃仁勛說道,“剩下的都是中國技術。如果沒有英偉達,他們也會使用很多本土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5/470760.htm在今年“臺北國際電腦展覽會”(COMPUTEX 2025)上,黃仁勛在結束了長達90分鐘的風光無限的演講后,于5月21日,在臺北國際電腦展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英偉達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下降嚴重。這不禁讓筆者想到,在一個月前,一身西裝革履的黃仁勛突然現身北京,宣布了NVIDIA來中國30年重要決定——在美國宣布H20芯片禁止出口給中國之際,希望繼續與中國合作,黃仁勛此番表態,釋放出英偉達渴望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強烈信號。
這是怎么了?難道真的是英偉達的產品不香了?當然目前還不是,之所以出現現在這個數字,背后的原因那還得是——“懂王”特朗普。
就在黃仁勛90分鐘的風光演講中曾出現那么幾分鐘“不太風光的時刻”,老黃罕見地以激烈措辭炮轟特朗普政府的對華 AI 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直言其 “完全錯誤”“適得其反”,并嚴肅警告美國若繼續沉迷于技術封鎖,將徹底喪失全球 AI 領導地位。這番言論,不僅是對美國政策的強烈反擊,更是英偉達基于自身發展以及全球科技格局深刻洞察的迫切表達。英偉達剛剛把自己的定位從芯片企業,重新定義為AI基礎設施建設公司。而對于AI的基礎建設,一定離不開中國。
關于中國的AI,黃仁勛是這么說的:“你無法阻礙他們,無法阻止他們推進AI發展。面對現實吧,DeepSeek是個非常出色的產品。如果不承認這一點,就是一種極度缺乏自信的表現,甚至讓我無法忍受,任何認為通過禁止向中國大陸出售H20芯片,就能夠切斷中國大陸發展AI能力的人,都是非常無知的。如果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將會是企業“巨大的損失”。未來兩到三年,中國 AI 市場規??赡苓_到500億美元。”
從行業數據來看,2024 年英偉達數據中心的 GPU 出貨量總計約 376 萬臺,較上一年的 264 萬臺增長 100 多萬臺,成為歷史上規模增長最快的硬件公司之一。據估算,2025 年英偉達銷量將達到 650 萬至 700 萬塊 GPU。英偉達現有的財報顯示,中國區年營收 171.08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235 億元),比前一年 103.06 億美元增長 66%。在 2025 財年中,53% 的收入占比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中國大陸地區是英偉達的第二大銷售額地區:美國占比 47% 排第一,中國大陸占比 13% 排第二。在全球范圍內,中美兩國均為英偉達的大客戶,據國際市場調研機構 Omdia 的數據,2024 年英偉達 Hopper 系列芯片全球前五大買家分別是微軟(48.5 萬枚)、字節跳動(23 萬枚)、騰訊(23 萬枚)、Meta(22.4 萬枚)、亞馬遜(19.6 萬枚)。這些數據清晰地描繪出英偉達在全球市場的分布格局以及中國市場的關鍵地位。
英偉達之所以極力維護中國市場,絕非僅僅出于短期銷售壓力。在當前 AI 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的大周期下,中國市場作為全球 AI 生態中的重要一環,對于英偉達面向資本市場的增長敘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失去中國市場,英偉達的增長潛力將大打折扣,其在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也將隨之減弱。更為嚴峻的是,中國大模型廠商正在加速 “去英偉達化”,這無疑給依賴CUDA生態的英偉達帶來了巨大的危機感。
英偉達2025財年數據顯示,英偉達來自于中國大陸及臺灣的營收占比逐年下降,從22財年的26.4%下降到了25財年的13.1%;來自于美國的營收占比則逐年提升,由22財年的16.2%,增加到了25財年的46.9%。而有一個地區的數字十分有趣,那就是新加坡,這一部分的營收占比達到了英偉達的22%。新加坡能有多少客戶?22%這個數據顯然有些不正常,有很多消息稱,新加坡充當了“二道販子”的角色,誰的二道販子呢?就是中國。
真相筆者自然不得而知,但是一旦這些消息有些許的準確性,那就說明英偉達的中國市場份額沒有受到老黃嘴里說的那樣有這么大的實質性損害。
那什么老黃還要跳出來表示焦慮呢?筆者認為,一方面來說雖然傷害沒老黃表達的那么大,但是明面上確實造成了影響,另一方面是怕美國將路子封的越來越死,而第三個點是真正讓老黃夜不能寐的:怕中國芯片企業成長起來把英偉達給替代了。
無疑,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就算是頂著美國人的制裁,技術的進步也是日新月異。以 DeepSeek 為代表的中國 AI 企業,憑借基于合規算力資源構建的高效大模型訓練體系,成為英偉達眼中 “測試時間縮放”(Test Time Scaling)的典范。這種通過優化算法降低對高端芯片依賴的技術路徑,正逐步削弱英偉達在 AI 芯片領域的壟斷優勢,使其CUDA基本盤受到嚴重威脅。
而另一方面,在國產替代領域,根據IDC的數據,2024年下半年,中國新建數據中心的芯片自給率到了34%;作為對比,2023年上半年的這個數據才10%。而UBS和摩根大通給出的數字則更為夸張,預計到2029年,中國AI計算芯片自給率會達到80%。
對于老黃來說,中國的芯片自給率上去了,不買英偉達的產品了這都還算是“小事”,要是真建立起自己的生態了,給CUDA變出了一個競爭對手,這才是真能“要了老黃的命”。就比如前幾天,馬來西亞就開始購入了一些華為的昇騰成為了東南亞首個啟動全自主全棧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國家。這無疑觸動了老黃最最敏感的神經,讓老黃急得跳出來表態,抨擊政府政策的失誤。英偉達想要的美國政策是什么?那一定是禁止華為使用臺積電代工,同時英偉達的產品又能進入我國市場傾銷。
而現在美國的一些列政策造成的后果就是:時間站在中國身邊,中國的芯片產業發展,老黃急得不行,但是又進不來,目前只能看著英偉達一步步被中國取代。以后再來的話別說穿西裝了,就是讓他穿漢服都樂意。
(注:本文登于《EEPW》2025年第6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