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μC/OS-II操作系統安全性與穩定性的方法
3.3 修改OS_CPU_A.ASM文件中的函數
在OS_CPU_A.ASM文件中,只需修改函數PendSV_Handler(PendSV服務例程),任務切換是由它來完成的。
PendSV服務例程的流程如圖2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68.htm
3.4 系統函數的使用
系統函數都是在“特權級+MSP”狀態下執行的,因此,在用戶任務調用系統函數前,應先切換到“特權級+MSP”狀態,系統函數執行完畢后再切換到“用戶級+PSP”狀態。具體代碼如下。
在特權級下通過置位CONTRO[0]來進入用戶級,而用戶級下是不能直接修改CONTROL[0]回到特權級的,必須通過一個異常,在異常例程中修改CONTROL[0],才能在返回到線程模式后拿到特權級。通常的方法是使用軟中斷SVC。
因此,從“用戶級+PSP”狀態下切換到“特權級+MSP”狀態的實現方法是:在用戶級下執行SVC指令,在SVC異常服務函數中清零CONTROL[0]位,再返回到線程模式下清零CONTROL[1]位切換到MSP;而從“特權級+MSP”狀態下切換到“用戶級+PSP”狀態下,只需置位CONTROL[0]與CONTROL[1]。
4 系統測試
在基于第二代Correx-M3內核的LPC1786處理器的語音識別系統上,對修改后的操作系統進行測試。具體測試過程為:首先創建3個信號量0、1、2(計數器初始值都為0);ADC按10 kHz的頻率對語音信號采樣,采樣200點(也就是一幀數據)后發送信號量0(發生中斷級切換);任務0(優先級0)請求信號量0,并對語音信號預處理并檢測語音信號的起始端與結束端;當任務0檢測到起始端后,每處理完一幀數據都發送信號量1(產生任務級切換),直到檢測到結束端,任務1(優先級1)請求道信號量1后對真正的語言信號進行特征提取;當任務0檢測到語音信號結束端時發送信號量2,任務2(優先級2)獲得信號量2后利用DWT算法對語音信號進行識別并顯示到LCD屏上。
測試結果表明,改進后的系統抗干擾能力、穩定性和安全性均大大增強,并且系統連續穩定地運行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可見系統移植成功。
結語
改進后的系統,內存的使用沒有增加,只是增加了很小的系統開銷;但配合MPU使用,使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該方法可廣泛應用于對系統安全性與穩定性要求比較高的場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