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研華邊緣AI產業應用論壇引爆深滬
隨著新一輪AI浪潮的深入發展及不斷延伸,一場由數智化技術引領的工業革命呼之欲出。同時,AI應用正在從傳統的云計算平臺向邊緣計算領域擴展,形成了新的分支和進化方向,即邊緣AI。邊緣AI不僅降低了系統的處理負載,還解決了數據傳輸的延遲問題,已在視覺檢測、產線監測、工廠機器人、無人車、軌道交通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5/458881.htm2024年5月,研華在深圳(5/7)、上海(5/10)、武漢(5/14)、北京(5/17)四大城市舉辦“激發AI的力量”研華邊緣AI產業應用論壇,攜手合作伙伴中電港、英偉達、創新奇智、森云智能分享多模態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術,展示基于Jetson平臺的AI BOX在邊緣端的應用。深圳站和上海站吸引到當地400余名客戶參會,充分感受到大家對于當下熱門的生成式AI技術以及多模態大模型技術的濃厚興趣和高度關注。
研華(中國)總經理 羅煥城
在上海站現場,研華(中國)總經理羅煥城以“激發AI的力量”為主題進行致辭,作為工業物聯網的引領者,研華積極投入人工智能、邊緣AI、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關鍵性技術創新。2024年更是提出“Orchestration工業軟件平臺+AI融合”的新戰略,加大WISE-IoT、EdgeSync 360兩大系列軟件平臺及工業+AI的投入及戰略發展。通過“+”深度鏈接場景,更好地利用AI推動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
羅煥城談到,研華下階段成長非常重要的戰略就是“Platform+Orchestration+ Sector”的三層企業戰略框架,即將既有的AIoT+Edge Computing邊緣硬件平臺產品群,加上已發展十年、逐漸成熟的工業軟件平臺,再加入各垂直產業的AI解決方案及行業知識,融合成為產業整合應用的協同共譜的經營模式。
研華與英偉達深化合作 布局邊緣AI應用產品線
英偉達開發者關系總監 張軼博
研華產業云暨視頻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 鮑志偉
研華工業物聯網事業群行業開發經理 馬萍
研華聯合AI生態伙伴英偉達圍繞生成式AI技術,做了不同的技術趨勢分享,英偉達開發者拓展總監在現場為大家介紹了NVIDIA Jetson 邊緣生成式AI平臺,分享為什么要在邊緣側部署生成式AI及生成式AI帶來視覺檢測的革命性工作流程變化。
同時,研華已于近日宣布已擴大與NVIDIA的合作,成為中國臺灣首家獲得NVIDIA AI Enterprise認證的、用于開發和部署生產級AI應用(含生成式AI)的軟件平臺。該軟件平臺將通過工業級邊緣計算、軟件和服務提高全球企業的生產力。隨著這一消息的發布,研華將更好地為尋求高效建立高性能、穩定和可靠的人工智能開發和部署環境的客戶提供第一手幫助。
研華產業云暨視頻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鮑志偉也談及研華對邊緣AI的布局,“邊緣AI要實現規模化需具備四個條件,場域、平臺、協作和AI加速,目前,未來邊緣生成式AI、醫療AI影像應用,機器人應用都將成為研華最具關注的應用。研華推出四大主要產品線,標準化GPU產品線(簡稱“IGC”),基于英偉達IGX技術整合的燈塔客戶產品線,MXM加速GPU卡和基于Jetson平臺的邊緣AI產品,研華從100~1200TOPS都布局的對應的產品來適應于不同應用。”
在邊緣AI平臺,研華布局基于英偉達GPU全系列多行業應用的X86平臺和ARM平臺的邊緣AI推理產品,其中重點針對英偉達 Jetson平臺推出了非常豐富的邊緣AI運算的軟硬件產品方案,以小體積、強算力、工業級的產品特性被應用在智能工廠、車路協同、AGV、路測監控和AI機器人等多種場合。
攜手生態伙伴 助力邊緣AI應用落地
此次論壇,研華邀請到了創新奇智和森云智能兩家伙伴進行技術應用分享,同時還在展區進行AI多領域應用方案動態展示以及大模型算法模擬。
創新奇智高級技術總監 溫哲立
創新奇智現場展臺
創新奇智基于在AI制造業的多年積累,在業內領先推出了面向工業制造領域的百億參數量級行業大模型“奇智孔明AInnoGC工業大模型”,具有行業化、輕量化、多模態的特點。目前,創新奇智基于自研的MatrixVision邊緣視頻智能平臺與研華科技聯合開發的AIoT邊緣智能解決方案在研華昆山板卡廠實現落地運行,大幅提升了板卡廠錫渣回收的管理效率,助力工廠安全生產。
森云智能聯合創始人 丁贊
森云智能現場展臺
森云智能聯合創始人丁贊介紹了森云智能的多相機同步技術在自主機器中的應用情況,以及森云智能如何利用研華的硬件和研華NVIDIA Jetson AI推理平臺,為客戶提供設備數據的采集、監控和分析的一站式服務。并通過工業機器人控制器、無人配送小車、智能軌道交通障礙物檢測、智慧農業的實際應用和案例,展示如何實現控制器視覺傳感器的升級,提高設備效率,降低維護成本。
邊緣AI技術的迭代將引領一個更高效、便捷、智能的社會,但其發展需綜合考慮傳感采集、數據傳輸、安全與軟件加持等多維度。我們需要在推動AI技術的同時,協同產業生態伙伴,激發AI的力量,共繪產業藍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