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江浙滬分工,長三角芯片的崛起

        ?江浙滬分工,長三角芯片的崛起

        作者: 時間:2024-01-31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中國是全球半導體最大的市場,2022 年半導體銷售額達到 282.7 億美元。從集成電路產業來看,我國集成電路主要有四個產業集聚區,分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以深圳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以武漢、成都為代表的中西部區域。其中,長三角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1/455246.htm

        長江之水浩浩蕩蕩,三角之地奔騰入海。本文我們就來看看,江浙滬分工,帶起的長三角芯片業崛起。

        江蘇:起步早、基礎好的封測巨匠

        江蘇,這片富饒的土地,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的地區之一。

        憑借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江蘇銷售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在這里,臺積電、長電科技等巨頭齊聚,他們用精湛的技藝和無盡的創造力,將硅片轉化為驅動未來的強大引擎。

        可以看看 2023 年江蘇集成電路產業的情況。2023 年前三季度,江蘇省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三業銷售收入合計為 2186.24 億元,同比增長 1.12%。其中,電路設計業銷售收入為 540.67 億元,同比增長 6.54%;集成電路晶圓業銷售收入為 520.98 億元,同比增長 4.13%;集成電路封測業銷售收入為 1124.56 億元,同比下降 2.56%。從數據可以看到,江蘇的封測尤為亮眼,這與江蘇的封測廠商全球第三的長電科技,全球第八的通富微電不無關系。

        目前江蘇的封測業已經從傳統封裝向先進封裝發展,并在先進封裝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部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封裝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高端封裝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散裝江蘇」,在半導體產業方面也同樣「散裝」。無錫、南京、蘇州都是集成電路產業的重鎮之一。

        要提到江蘇,就繞不開無錫。

        從 1986 年,中國第一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在無錫誕生,到 2022 年華虹無錫 12 英寸集成電路工藝制造線累計出貨超過 100 萬片,微觀世界的每一次量級進步,都鐫刻著這座城市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史上的突圍跋涉。

        現在,無錫有著一批世界級的集成電路領軍企業,如華虹、SK 海力士、中環、深南電路、中車、高通、英飛凌等,還有一批本土的龍頭企業如長電科技、華潤微、中科芯、卓勝微、盛合晶微、新潔能、先導智能等。

        2023 年 6 月,無錫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集成電路地標產業的若干政策》,36 條新政全面支持產業壯大、企業創新、項目建設、人才引育、產業協同和環境提優,以政府服務、金融賦能和人才支撐,為無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集成電路地標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

        去年,上半年,無錫新引進集成電路鏈上企業超百家。全市現有華虹制造、中環領先二期、長電微電子微系統制造、盛合晶微三維多芯片集成封裝等 35 個投資 5 億元以上的新建在建項目,總投資超過 1300 億元。此外,在 8 月,無錫還揭牌了總規模 50 億元的無錫市集成電路產業專項基金。

        悠悠江南,浩浩太湖。目前,無錫將集成電路確立為「465」現代產業集群地標產業之一,朝著 2025 年實現產值 2800 億元的目標倍道兼行。

        南京,同樣是江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一員大將。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2 年南京 IC 設計業營收規模位列全國第六,營收過億元的設計企業數量超 50 家,位居全國第四。

        在《南京市推進產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將南京打造成為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高地。

        從企業來看,南京已經集聚規上集成電路企業 247 家,形成了以臺積電、中電科五十五所等為骨干的晶圓制造業,以中興光電子等為引領的設計業,以華天科技為龍頭的封測業,以國盛電子、晶升科技等為代表的 IEC 支撐業相互協同的全產業鏈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最近還宣布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集群。目前,南京中國電科 55 所,在國內率先突破 6 英寸碳化硅 MOSFET 批量生產技術,形成了成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碳化硅器件技術體系。


        浙江:材料與設計的靈魂畫師

        浙江則猶如芯片設計的靈魂畫師。這片充滿創新氣息的土地,孕育了無數集成電路設計的奇跡。在浙江,設計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在移動通信、物聯網、等領域自由馳騁,將創意化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浙江集成電路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 1980 年代。當時國營 871 廠在浙江紹興建立集成電路分廠開始,播撒下浙江省集成電路發展的火種。

        20 年前,中芯國際、臺積電等國際巨頭紛紛落戶上海張江。同一年,浙江啟動實施「八八戰略」,主動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那一年起,浙江各地加速布局集成電路產業。

        目前,浙江也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布局重點區域之一。從《2023 浙江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報告》中的數據看,2022 年,浙江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總收入 2044.83 億元。其中,材料與設計占了「大頭」,分別為銷售額的 41.40% 與 30.33%。

        設計產業銷售收入規模首次邁上 600 億元臺階,總規模達 620.12 億元。其中,杭州市集成電路設計業貢獻了全省約 84% 比重的份額,產業規模位列全國第四。制造業方面,浙江晶圓制造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 182.02 億元,同比增長 40.06%,增速位居長三角地區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半導體材料是浙江集成電路產業最大的單一細分領域,目前浙江的半導體材料品類較全、大硅片產能處于全國前列。

        從產業布局來看,浙江已經建成了以杭州、寧波、紹興、嘉興為核心的環杭州灣集成電路先進制造業基地,衢州、麗水以半導體材料為重點的產業集聚區。

        在浙江交出的集成電路成績中,杭州占比達到 40%。也正因此,我們進一步看看杭州。

        杭州最出名的企業,莫過于阿里巴巴。也正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杭州都曾是一個「偏科生」。「軟強硬弱」:軟件信息產業占比超過七成,而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硬核制造」占比較少。

        不過,杭州早已開始瘋狂補課。在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杭州擁有矽力杰、平頭哥、國芯科技、華瀾微電子、朗迅科技等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在集成電路制造上,杭州士蘭微電子建設了 5 英寸、6 英寸、8 英寸、12 英寸等多條芯片生產線,中欣晶圓實現 12 英寸半導體大硅片的穩定生產,落地了浙江省首條 12 英寸晶圓生產線。

        杭州集成電路的目標,則是以 2021 年為基數,到 2025 年集成 電路營收實現翻一番到 800 億元、沖刺 1000 億元,年均目標 增長 20% 以上。培育 1-2 家百億元企業、3 家(含)以上 50 億元企業,10 家(含)以上 10 億元企業。

        上海:芯片產業的明燈

        上海,一直是芯片產業的明燈。這里匯聚了眾多國內外頂尖企業和研發機構,他們共同照亮了中國芯片產業的未來。上海市作為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最早的區域,2022 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已超過 3,000 億元,在全國市場占比超過 25%。

        1992 年 7 月,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成為第一批國家級新區。那時,張江到處是一片片空曠的田野。

        浦東的集成電路真正迎來爆發離不開中芯國際的成立和建廠。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制程最先進的芯片制造企業。2000 年,張汝京帶領 300 多位臺灣集成電路從業者和 100 多位歐美日韓的同事和朋友在上海創辦中芯國際。

        2007 年 12 月,中芯國際在上海的 12 英寸產線建成投產;2008 年 12 月,中芯國際的 90 納米 CMOS 工藝研發成功,為上海開創納米級工藝技術時代。

        《2023 年上海市的重大項目建設清單》(部分)

        因此,上海的半導體制造業也頗為搶眼。在 2023 年上海市的重大項目建設清單中,中芯國際 12 英寸芯片項目、超硅半導體 300mm 集成電路硅片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等芯片制造相關項目赫然在列。

        此外,上海一直被稱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一極」。放眼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鏈最齊全的是上海。從芯片設計到晶圓代工再到芯片的封裝測試,乃至芯片材料和設備,基本覆蓋了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以及國內外不少知名半導體廠商。如,中芯國際、華虹、積塔半導體、ASML、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等等。

        作為國內半導體發展的優等生,融資方面,上海也位居全國高位。在 2022-2023 前三季度,上海的半導體行業投融資規模達到 586 億元,全國占比 25.8%,其中 2023 年以來集中在半導體設備、零部件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完成融資超 43 例。

        在進出口方面,上海集成電路領域呈現進出口兩旺態勢。今年前 11 個月,上海進口半導體制造設備 353.6 億元,增長 26.4%。同期,集成電路出口 1673.3 億元,增長 12.6%。在去年 12 月底,上海海關為了進一步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出《實施辦法(2.0 版)》將「準入退出」機制改為「企業備案」制,更好地覆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

        上海也對 2025 年制定了自己的目標。在上海市發布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十四五」規劃中,提到了上海的目標:到 2025 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倍增。形成國際一流、技術先進、產業鏈完整、配套完備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創新高地。

        總體來看,「制造看上海、封測看江蘇、特色看浙江」。江浙滬三地的默契分工與緊密合作,如同一首和諧的交響曲,共同推動長三角芯片產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京山县| 乌兰县| 定襄县| 锦州市| 噶尔县| 休宁县| 屏山县| 平安县| 嘉义县| 讷河市| 尉氏县| 邯郸市| 吕梁市| 汽车| 贵德县| 扶风县| 北碚区| 秭归县| 丰顺县| 大悟县| 吉安市| 景德镇市| 周口市| 汪清县| 北川| 水富县| 象山县| 南投市| 连江县| 巩留县| 长乐市| 建水县| 曲沃县| 韶关市| 平顺县| 广德县| 颍上县| 桂平市| 冕宁县| 蓝田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