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編輯觀點 > AMD能否撼動英偉達AI霸主地位

        AMD能否撼動英偉達AI霸主地位

        作者:陳玲麗 時間:2023-08-03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財報顯示,D第二季度的收入和盈利均兩位數下滑,但還沒有華爾街預期的降幅大:D當季營收54億美元,分析師預期53.2億美元;二季度調整后運營利潤率20%,分析師預期19.5%。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08/449252.htm

        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Lisa Su)指出,二季度業績強勁得益于,數據中心業務中的第四代EPYC CPU和PC業務相關的Ryzen 7000 CPU銷售大幅增長。

        1.jpg

        同時,蘇姿豐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到2027年,數據中心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場可能會超過1500億美元。個人電腦是推動半導體處理器銷量的傳統產品,但隨著個人電腦銷量下滑,人工智能成為半導體行業的新亮點之一。

        生成式和大語言模型(LLM)需要的算力和內存大幅提高。預計今年,數據中心加速器的市場將達到300億美元左右,到2027年將超過150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50%。這意味著未來四年的CAGR將會超過50%。

        AMD實現硬軟件關鍵里程碑

        在今年5月公布一季度財報后,蘇姿豐就曾表示,現在是AMD的頭號優先要務,“雖然我們仍處于人工智能新時代的早期階段,但很明顯,人工智能為AMD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增長機會”。

        AI是塑造下一代計算的決定性技術,也是AMD最大的戰略增長機會。AMD正在增加AI相關的研發支出,并已經制定AI戰略 —— 包括AI專用和軟件的開發,在實現硬軟件關鍵里程碑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 A:A是AMD為AI和高性能計算(HPC)打造的一系列最新APU加速卡之一,采用3D堆疊技術和Chiplet設計,配備了基于5nm制程的9個組,置于基于6nm制程的4個芯片組之上,其晶體管數量達到1460億。其中有24個Zen 4 CPU核心,一個CDNA 3圖形引擎,內置128GB的HBM3內存。相較上一代的MI250X,在AI上的算力(TFLOPS)預計能提升8倍,能耗性能(TFLOPS/watt)將優化5倍。

        · MI300X:MI300X是針對LLM設計的MI300A優化版本,內部沒有集成CPU內核,而是采用基于CDNA 3架構8個GPU芯粒以及另外4個I/O內存芯粒組成的芯片,晶體管達到1530億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邏輯處理器。內存達到了192GB,內存帶寬為5.2TB/s,Infinity Fabric帶寬為896GB/s,高內存密度和高內存帶寬使得MI300X在運行大模型(如GPT-3、PaLM2等)方面更具優勢。

        640.png

        基于MI300X,AMD還宣布了Instinct平臺,其搭載8顆MI300X,提供總計1.5TB的內存,意味著該計算平臺能訓練參數規模更大的大語言模型。

        除了硬件,AMD也在加大軟件生態的投入,推出了用于數據中心加速、一套完整軟件棧工具AMD ROCm系統,包括為PyTorch 2.0提供即時“零日”支持,AI模型“開箱即用”等。ROCm軟件棧可與模型、庫、框架和工具的開放生態系統配合使用,TensorFlow和Caffe深度學習框架也已加入第五代ROCm。

        去年11月ChatGPT發布以來,人工智能領域對算力的需求空前提升,提供底層算力的是最大的受益者,其GPU產品在AI大模型訓練上幾無替代品。隨著AMD收購賽靈思完成后,其在AI領域的力度明顯加大,也希望把握生成式AI帶來的重大機遇。

        此次MI300X新一代服務器處理器系列等產品披露進展后,AMD的計算產品線將從CPU、GPU、FPGA、DPU延伸至軟件平臺,形成與的全面競爭格局。

        欲與試比高

        目前,英偉達在AI領域處于制霸地位,它在AI處理器市場上占據大約80%的份額,其高端處理器已被用于訓練和運行各種聊天機器人。

        在2016年的GTC China大會上,黃仁勛就表示:“AI算力將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核心,因此英偉達不再是一個半導體公司,而是一家AI計算公司”。之后一直專注于提升AI算力,成功搭上ChatGPT的浪潮,在2023年5月30日,英偉達市值突破萬億美金。再回過頭,英偉達已經順AI之勢成了難以撼動的巨無霸。

        面對五年復合增幅可達50%以上的市場需求量,AMD很難不心動,MI300新系產品線的亮相,或將成為能夠與英偉達一決高下的“終極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多個客戶啟動或擴大支持AMD Instinct加速器未來大規模部署的計劃,AMD的AI參與度在二季度增長了七倍多。

        對標英偉達AI芯片H100的大模型專用芯片,AMD的MI300X號稱HBM密度高達英偉達H100的2.4倍,HBM帶寬高達H100的1.6倍,單個芯片可運行多達800億參數的模型,可以運行比H100更大的模型,相比之下,H100芯片只能支持120GB的內存。雖然英偉達在這一點上可能將很快迎頭趕上,甚至在相同的時間框架內實現反超,但在這一新興市場的主導地位仍將受到挑戰。

        隨著模型規模越來越大,需要多個GPU來運行最新的大型語言模型,而當MI300X配置更大的內存,生成式AI模型可能就不再需要數目那么龐大的GPU,意味著可以節約成本。

        AMD尚未公布MI300定價,但不難預測很可能將延續往日的高性價比定價風格,重點關注先把市場打開。在全球算力緊張、英偉達芯片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很可能選擇在英偉達產品的價格上給壓力。

        此前,AMD表示MI300系列芯片將于第三季度開始批量生產,并將于第四季度開始量產,并沒有透露具體有哪些公司將計劃購買MI300X或MI300A。

        AMD真的能逆襲英偉達嗎?

        AMD的MI300系列是目前從硬件水平上最接近H100的產品,但MI300X并沒有像H100的Transformer Engine(用加速Transformer大模型的引擎),H100可以將大語言模型(LLM)的性能提高兩倍,這也意味著用同樣數量的MI300X將花費更長的訓練時間。

        同時算力的比拼,除了硬件端,其實還有軟件端的較量。MI300系列的發布雖然在硬件參數上努力實現對標,而在軟件端存在不少的差距,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追趕。

        英偉達CUDA軟件生態帝國早在2007年就開始起步,AMD的ROCm在2016年才發布,ROCm操作系統長期只支持Linux,最近才登錄Windows,但由于前期積累的較少,在開發者數量和軟件包數量上遠遠落后。在Github上,貢獻CUDA軟件包倉庫的開發者超過32600位,而ROCm只有不到600個,這很大程度影響了客戶的使用。

        CUDA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綁定了百萬計的開發者。從2017年推出V100,到2020年推出A100,再到2022年推出H100,現如今英偉達的CUDA生態已經積累了近250萬開發者,建立了其他競爭對手短時間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640 (1).jpg

        與英偉達獨有的CUDA生態不同,AMD推出ROCm生態圈,并實現通過HIP完全兼容CUDA,同時也與客戶包括微軟等合作重構自己的生態。雖能完全兼容CUDA,為AMD提供了說服客戶遷移的條件和理由,但兼容只屬權宜之計,進一步建立屬于自己的生態才能形成競爭優勢。

        目前可以真正兼容CUDA的除英偉達自身外就只有AMD一家,AMD和英偉達之間有相關的IP授權,這樣AMD的MI系列GPU可以使用CUDA,其他初創企業都不能直接使用CUDA。

        從技術層面來看,兼容意味著被動、落后,因為CUDA每一次升級,ROCm都需要做出對應升級,技術團隊無法將所有精力用于ROCm生態圈的迭代上,應用場景和使用體驗都會落后于英偉達。

        相比于英偉達,AMD無疑落后了半個身位。此外,英偉達已經在交付H100,并表示在未來幾個季度會增加產量,其產品已得到客戶的認可和接受,并且已經有完整的產業鏈為其供貨;而AMD的新品仍在試驗階段,還尚未披露任何基準測試,可能到下半年才會交付,還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這或是市場有所保留的原因,新品推出都需要經過市場長時間的驗證。

        在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的背景下,誰能率先完成獨有的軟件生態,誰就有可能挑戰英偉達在訓練芯片的市場地位,目前看最有機會的就是AMD。期待今年晚些時候能夠看到一些與同業競爭對手的比較。

        有望帶動良性競爭

        因為英偉達在算力芯片上具有絕對領先的地位,而當前AI需求的激增讓A100、H100等產品供不應求,其訂單已經排至2024年,像H100在明年一季度之前都處于售罄狀態。

        MI300X的推出給市場帶來打破英偉達“一家獨大”局面的希望,大模型玩家渴望通過使用更優秀產品,以減少與OpenAI等廠商算力支持差距。雖然從短期看,兩家之間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中長期的角度,市場追趕者的出現還是能加劇算力端的競爭,有助于降低AI芯片的價格,更利于技術的迭代和進步。

        640 (2).jpg

        潛在客戶對MI300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在英偉達的芯片之外,還有一個替代的選項。如果AMD的MI300系列被開發者和服務器制造商當成英偉達產品的替代品,就很可能意味著AMD將迎來一個有待開發的巨大市場。

        AI芯片的競爭還是處在一片正在快速擴張的藍海之中,隨著AI應用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生活,更加難以想象AI芯片市場的規模極限,其中留給AMD和英偉達的空間自然也足夠大。英偉達盡管通過長期積累建立了強大的優勢,但還有足夠的市場需求等待AMD滿足,這也是后者的機會所在。

        AI市場的競爭也是一場持久戰,AMD在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市場布局,未來也有可能實現逆襲。無論是英偉達還是AMD,誰能笑到最后還是看長期的發展潛能。

        另外,還有中央處理器巨頭英特爾最近也正調整發展戰略,以把握AI發展的契機,開始發力人工智能芯片。AMD面對的競爭將會加劇,AI的戰役或才剛剛展開。



        關鍵詞: AM 英偉達 AI 芯片 MI300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澎湖县| 易门县| 霞浦县| 通化市| 遂平县| 石泉县| 兴和县| 乐平市| 富平县| 方正县| 鄱阳县| 河北区| 肃宁县| 南充市| 北安市| 靖江市| 东安县| 即墨市| 得荣县| 潮安县| 石屏县| 雷州市| 周至县| 吉隆县| 麻江县| 德清县| 长武县| 顺昌县| 河津市| 和平县| 锦州市| 永川市| 龙江县| 广宗县| 瑞昌市| 汉寿县| 古蔺县| 青州市| 台北县| 福海县|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