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技術背后的隱蔽角落
換臉、變聲,移花接木,以假亂真……當前,AI技術正在以勢不可擋的趨勢,創造數字技術生活,為社會帶來深刻影響和變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05/447204.htm從眼下已經出現的利用AI技術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來看,其主要表現為下面幾種形式:一是騙子用AI換臉技術,偽裝成受害人的熟人、朋友,通過視頻通話,進行信息確認,騙取受害人的信任;二是騙子通過騷擾電話錄音等來提取聲音,獲取素材后,利用AI技術進行聲音合成,然后用偽造的聲音欺騙受害人;三是騙子利用AI技術分析公眾發布在網絡上的各類信息,根據所要實施的騙術對人群進行目標篩選,個性化定制詐騙腳本,從而實施精準詐騙。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的AI換臉技術若做到融進視頻通話中,并達到不卡頓、肉眼難以識別的真實質感,在技術上并非易事。同時,AI換臉換聲技術如果被用于詐騙,騙子還必須對被換臉人的外貌、聲音、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以及和受害人之間的關系等非常熟悉,否則很容易露出馬腳。
當然,技術本身無好壞,關鍵在于如何利用。AI技術的應用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社會倫理規范。為規范AI技術的合法合規使用,今年1月開始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對人臉生成、替換、操控,合成人聲、仿聲等都有明確約束;今年4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AI偽造進行了全面規定。
我國各地公安機關出重拳、全鏈條嚴厲打擊利用AI技術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對社會公眾來說,針對“變臉”“變聲”詐騙,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識,不輕易向他人提供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信息,不在社交平臺過度分享個人的動圖、視頻,一旦發現自己有被騙風險,及時報警求助。
歸根結底,在使用AI技術時,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堅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使其更利于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