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網與傳感器 > 業界動態 > imec超小型信道生醫感測芯片 提升模擬數字轉換效能

        imec超小型信道生醫感測芯片 提升模擬數字轉換效能

        作者: 時間:2022-06-20 來源:工商時報 收藏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于2022年IEEE國際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研討會(VLSI Symposium),發表了一顆具備微縮能力的神經訊號讀取芯片,主打世界最小尺寸的訊號紀錄信道,可用于神經醫學實驗,同步擷取神經元的局部場電位與動作電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06/435372.htm

        該微芯片采用創新的架構,透過交流耦合一階差量三角積分(AC-coupled 1st order delta-delta-sigma architecture)的調變設計,可以將微弱的神經模擬訊號低失真轉換至數字訊號。超小型信道能直接將輸入訊號進行數字化,可望突破現有技術,打造出更高分辨率的生物感測工具。

        用來開發多信道人機接口的芯片設計要求嚴苛,低功耗和小尺寸成為關鍵挑戰。近期出現了多種創新的讀取電路設計,滿足上述需求的同時,也要顧及像是噪聲抑制、直流電壓偏移校正、輸入訊號范圍等性能考慮。然而,要在這些性能指針之間做出取舍并不容易。直接數字化(direct digitization)的前端電路在靠近訊號源的那端直接將輸入訊號進行,據研究顯示,這很可能可以大幅減少所需尺寸,但功耗可能居高不下,在帶寬或直流電壓偏移校正方面,效能也有限。

        此次發表的神經訊號讀取芯片具備增強型數字化性能,與開發的Neuropixels探針相比,展現了更佳的抗躁、功耗與尺寸表現,同時利用交流耦合的差量三角積分調變器,增加訊號感測的動態范圍(dynamic range)與直流電壓的偏移容差。

        imec人機接口電路(the Circuits for Neural Interfaces Team)研究計劃主持人Carolina Mora Lopez表示,此次開發的電路設計成功整合了交流耦合與直接數字化技術,實現接近系統電壓極限(rail-to-rail)的直流電壓偏移校正功能,輸入訊號范圍也增加至43mVpp,勝過其他的交流耦合設計。這些性能至關重要,不僅能避免通道達到飽和,還能容許受到動作或刺激干擾而產生的訊號失真現象。在訊號輸入端采用交流耦合設計還能進一步降低功耗,因為只有交流訊號會進行數字化,因此每通道的總功率僅有8.34μW。

        差量三角積分架構還能實現數字訊號具備的多數功能,例如抗迭頻失真的濾波功能。因此,利用22nmFD-SOI制程這類高度微縮化的技術,就可能把通道尺寸大幅微縮至0.005平方厘米(mm2),并提升訊號質量。

        Carolina Mora Lopez總結,此次發表的最新電路設計具備微縮化與高度數字化的特色,能夠縮小芯片尺寸并減少功耗,也展現了同步擷取神經訊號的優異性能,為開發更小尺寸的多電極探針鋪平道路,推進神經科學研究發展。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灯塔市| 洪洞县| 高密市| 镇平县| 惠州市| 宣化县| 东源县| 曲沃县| 原阳县| 福泉市| 孟村| 巴彦县| 黄冈市| 恩施市| 和硕县| 隆化县| 阿勒泰市| 邓州市| 沛县| 化德县| 日土县| 深州市| 泽库县| 秭归县| 虎林市| 金平| 南江县| 嘉祥县| 东乌| 东兰县| 元氏县| 富蕴县| 张家界市| 西城区| 苍山县| 赤水市| 旅游| 顺昌县| 林州市| 偃师市| 上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