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個體化、標準化、精細化:人工智能推動肝膽外科發展

        個體化、標準化、精細化:人工智能推動肝膽外科發展

        作者: 時間:2020-11-02 來源:中國科學報 收藏

          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代表著現今最先進的生產力,并已經廣泛運用到人類社會各行各業,在醫療領域也不例外。
          作為外科領域傳統而又經典的學科,主要通過手術干預的方式治療肝臟和膽道疾病,雖然疾病譜隨著人類社會發展正在悄悄改變,因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肝炎的發病率降低,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則帶來了肝膽腫瘤的高發,但的使命始終不變,即病變組織的切除及結構功能的重建。
          新的科學技術連同新的科學理念,為人工智能時代肝膽外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產品逐漸“落地”
          人工智能是指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技術科學。
          簡單來說,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工作。
          比如,IBM公司開發的Watson Oncology智能診斷系統,其利用上百份醫學期刊和教科書、數千萬患者病歷資料和醫學文獻,通過訓練好的模型對患者數據進行分析,給出初步診斷,同時按照推薦等級給出多種治療方案供醫師參考。
          雖然目前人工智能利用的是人類已有的知識,尚無法實現完全的創新,但隨著人類對于人工智能認識的加深及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其在醫療領域擁有廣闊的前景。
          早在2017年,國務院便印發并實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尤其強調了在人工智能時代,快速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治療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
          現實中,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產品在醫療領域獲得審批,例如自2017年以來,已經有12款醫療人工智能產品獲得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
          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也在2017年9月發布的新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新增了與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相對應的類別。
          隨后,在2018年1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又發布通知,公開向境內外征集生產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信息。
          這些舉動均進一步佐證人工智能產品給患者帶來福音的努力從未停止。
          診斷肝膽疾病更精準
          肝膽疾病的診斷需要借助多種信息整合,包括臨床資料、影像學資料及病理資料等,更重要的是醫務人員的臨床經驗判斷。
          而人工智能在數據整合方面的優勢為其在疾病診斷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醫學專家系統于20世紀90年代興起,通過對知識信息的歸納分析,模擬醫學專家進行疾病的診斷,人工智能技術在圖像分析處理上的優勢為其在肝癌與肝臟轉移癌的病理診斷方面提供了便利。
          據報道,人工智能技術在肝癌、肝轉移癌和正常肝實質的診斷準確率分別達到90.2%、86.78%和97.23%。
          人工智能利用影像設備提供的圖像信息結合虛擬現實技術構建肝臟三維立體模型,在肝臟疾病影像學診斷方面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我國肝癌患者數量眾多,腫瘤個體異質性帶來的預后差異仍是制約腫瘤診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在此領域的應用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讓肝膽外科手術更完美
          隨著各類肝膽疾病研究的深入,疾病的治療方法層出不窮,包括手術、基因及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等等,如何有效獲取、篩選、整合并利用大量的信息數據獲得針對患者的最佳治療策略是醫務人員需要解決的難題。
          如前所述,腫瘤治療領域著名的IBM Watson系統能夠根據輸入的肝膽疾病患者相關臨床信息與特征,給出推薦治療方案和不推薦方案,結合基因檢測結果,還能給出更加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策略。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病理切片進行識別與閱讀,結合臨床數據,精準預測肝膽腫瘤預后的模型也正在逐步建立。
          在手術方面,人工智能的重要產物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以其微創、精細的特點,對肝膽手術領域的變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為未來肝膽外科手術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第一,遠程醫療。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操作臺與機械臂分開,因此為未來遠程醫療的開展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5G通信技術的支持下,我們已經多次嘗試利用機器人進行異地手術操作。
          第二,精準醫療。
          在機器人手術操作更加精細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對手術邊界進行精準判斷的技術手段,尤其是對腫瘤邊界進行精準定位,能為肝膽外科精準化手術提供保障。
          第三,全智能醫療。
          隨著大數據技術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未來機器人手術或許能夠少依賴甚至不依賴外科醫師的操作,完全自主決定手術方式并完成相關操作,最終為肝膽外科手術的標準化提供完美解決方案。
        實現肝膽疾病全程管理
          人工智能與人類大腦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處理各類數據的能力,而疾病的預防通常需要大量的公共衛生數據與后續統計分析,因此人工智能在疾病的預防方面有天然的優勢。
          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有乙肝病毒攜帶者近1億人,其中約3000萬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的進展與演變會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等一系列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以有效防治乙肝、對乙肝患者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理念的國內首個肝癌人工智能臨床決策系統和肝移植人工智能臨床系統于2019年11月發布,標志著人工智能在肝膽疾病預防領域的一次成功嘗試。
          人工神經網絡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人工智能的深化與進階,而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人工智能應用模型在肝移植術后受體生存和肝功能衰竭方面的預測已經初具成效。
          與此同時,人工神經網絡還可用于肝移植術后免疫抑制藥物血藥濃度變化的監測、肝移植術前供受體匹配及肝癌肝切除術后死亡率和預計生存時間預測等領域。
          這些成果均表明,人工智能為肝膽疾病的預防與圍手術期患者的管理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期待肝膽外科實現“三化”
          未來,基于人工智能的諸多優勢,我們應創新基于生物組學大數據的智能診療技術,揭示我國肝炎流行的影響因素;繼續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建立隨機對照實驗,開發肝炎防治及疫苗策略;進一步完善疾病篩查大數據,建立肝膽炎癥與腫瘤演變的多因素分析模型,降低肝膽惡性腫瘤發病率等。
          我國是肝膽疾病高發地區,對于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在肝膽疾病診療領域的開發與應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我們應該積極融合各類信息數據、發展學科交叉,推動人工智能在肝膽疾病診治的發展,為最終實現個體化、標準化及精細化做出努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011/419862.htm


        關鍵詞: AI 肝膽外科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闻喜县| 阳山县| 景德镇市| 平度市| 酒泉市| 惠安县| 马尔康县| 托里县| 上杭县| 阿坝县| 车致| 庆安县| 新建县| 平和县| 凌海市| 上饶市| 突泉县| 鹿泉市| 鲁甸县| 日照市| 抚远县| 乌鲁木齐市| 大同县| 泽州县| 东方市| 辽宁省| 天台县| 镇康县| 宜宾市| 赤峰市| 泰安市| 克山县| 潜江市| 万荣县| 永年县| 海兴县| 娄烦县| 固安县| 长丰县|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