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yè)界動態(tài) > 芯片制程突破1nm后,這個發(fā)展方向很有前景

        芯片制程突破1nm后,這個發(fā)展方向很有前景

        作者: 時間:2020-08-31 來源:科技Talk 收藏

        眾所周知,芯片的工藝是越來越先進,臺積電的代工能力已經到5nm了,而且直言不諱的表示3nm、2nm已經在路上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008/417711.htm

        隨著集成電路的發(fā)展,計算機一直受到摩爾定律的支配,目前,芯片都是由硅為基礎,在上面刻蝕電路,但是,理論研究表明,當芯片制程達到的時候,,就是電子不受控制,所以這是人們很擔心的問題,后怎么辦?

        芯片上有無數個晶體管,他們是芯片的核心,也就說,目前的技術是要把晶體管做的越來越小,這樣,芯片上能容納的晶體管就很多,芯片的性能就隨之增加。而目前最小的是1 nm柵極長度的二硫化鉬晶體管。而且,并不是到才會發(fā)生擊穿效應,而是進入7nm節(jié)點后,這個現象就越來越明顯了,電子從一個晶體管跑向另一個晶體管而不受控制,晶體管就喪失了原來的作用。

        目前人類馬上將硅基材料的性能壓縮到了極限,所以,不能一棵樹上吊死,更換材料已經被提上日程,而且,目前最有希望的便是二硫化鉬(MoS2)。

        硅和二硫化鉬(MoS2)都有晶體結構,但是,二硫化鉬對于控制電子的能力要強于硅,眾所周知,晶體管由源極,漏極和柵極,柵極負責電子的流向,它是起開關作用,在1nm的時候,柵極已經很難發(fā)揮其作用了,而通過二硫化鉬,則會解決這個問題,而且,二硫化鉬的介電常數非常低,可以將柵極壓縮到1nm完全沒有問題。

        1nm是人類半導體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可以說,能不能突破1nm的魔咒,關乎計算機的發(fā)展,雖然二硫化鉬的應用價值非常大,但是,目前還在早期階段,而且,如何批量生產1nm的晶體管還沒有解決,但是,這并不妨礙二硫化鉬在未來集成電路的前景。




        關鍵詞: 1nm 量子隧穿效應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武县| 德庆县| 庆城县| 玉屏| 西平县| 彰化县| 中山市| 广平县| 饶河县| 洛阳市| 汕头市| 赤水市| 昭通市| 融水| 云林县| 井陉县| 万全县| 青铜峡市| 池州市| 北宁市| 安达市| 客服| 鄯善县| 渝中区| 祁东县| 桦南县| 平利县| 苍南县| 嘉峪关市| 栖霞市| 房产| 福建省| 万山特区| 文成县| 天等县| 汾西县| 福安市| 河池市| 南川市| 贡嘎县|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