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朋友:想和人工智能兩開花的量子計算
逐漸成型的中國量子計算產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1/396778.htm2018年,另一個值得矚目的量子計算產業趨勢,在于中國量子計算勢力強勢刷存在感。
當然了,動輒天價投入的量子計算目前還是巨頭的玩物,在2018,華為與BAT相繼亮出了自己的量子計算戰略,并在人才、科研等配套領域開始了資源部署。
走得最快的是阿里。繼2017年宣布量子計算戰略之后,在去年5月,達摩院量子實驗室施堯耘團隊宣布研發成功了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成功模擬了81比特40層的隨機量子電路,在當時的量子計算模擬器當中是世界最優。
隨后,百度和騰訊也在年內陸續宣布了量子計算研究計劃,公布了相關研究團隊,并在量子計算安全等領域制定了商用路線。
在10月,華為公布了量子計算模擬器HiQ,其能夠模擬42量子比特電路,量子糾錯模擬數十萬量子比特電路。這將中國科技巨頭的量子之路又推進了一步。
此外,中科院潘建偉院士團隊在過去一年中展示了不少新成果,浪潮等計算科技企業加強了對量子計算方向的投入。各地方政府在量子計算規劃下培養起了量子相關方向的創業企業。
加上量子研究基地、新的量子計算實驗室紛紛上馬,中國的量子計算產業在2018年逐漸完善出了清晰、立體化的產業格局。
這是一場中國面孔不會再錯過的游戲。下一步,或許屬于中國品牌的量子計算機。
搶占“量子資源”的新一輪科技競賽
過去一年,另一個量子計算的相關趨勢,來源于與政治經濟格局的緊密相關。
我們都知道,量子計算可以看作是今天計算資源的無限擴大,而這種資源進化可能性,對于國家和地區經濟來說顯然是戰略性的。在量子計算越來越成熟的今天,國家層面的量子布局甚至爭搶,也開始趨近白熱化。
剛剛過去的12月,美國國會宣布通過了一項旨在加強美國量子計算領域領先地位的法案,特朗普即將簽署生效。這項法案包含建設國家級量子計算項目、確保量子計算技術不外流等多個方面。美國科技媒體一致認為,這項法案在國際貿易局勢的背景下,將可能把發展量子計算置于美國頭等大事的位置。
美國政府直接參與量子計算布局,在這兩年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相關技術的禁止出口等級也直線上升。很顯然,新一輪的科技競賽已經被美國拉開了大幕。
這一背景下,2018年中國、歐盟、英國、加拿大、日本都開始大手筆投入量子計算布局。到了2019年,很大概率上我們可以想見量子計算會散發出更多競爭甚至火藥的味道。然而在一項基礎科技開始成熟時,這或許也是國際格局下必然生長出的結果。
換個視角看,過去一年國際量子計算的科研協同也在加強。比如8月份有媒體報導,中國科研團隊參與的國際量子計算項目,利用硅光子集成技術開發出一款通用光量子計算芯片,這是推動光量子計算機大規模實用化的重要一步。
2018年,AI日思夜想的好朋友量子計算,已經在到來之路上展示出了清晰的身影。而且這個不凡的名字剛一上場就卷起了不少風云。有理由相信,2019年的量子計算會有更多進展,甚至一些爆炸性新聞也在醞釀當中。但是歸根結底,量子計算還是一項相對樂觀的長期科技。
山遙路遠,但篤定相逢便是榮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