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會引發第三次軍事革命嗎?
“使用了堅船利炮就是機械化戰爭?有了信息系統就是信息化戰爭?同理,用了人工智能就是智能化戰爭?”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認為,這是一組值得冷靜思考的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11/393686.htm近日,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和中國國際戰略學會聯合舉辦的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在京開幕。論壇首次設立的“人工智能與戰爭形態演變”議題,吸引了眾多中外防務學者熱烈討論。
“無人化裝備陸續列裝世界各國部隊,引發各國軍隊的作戰方式、作戰理論和組織體制巨變。全世界都在關注下一次軍事革命在何處、由誰來引領。”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論壇秘書處辦公室主任趙小卓大校在現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機械化戰爭到信息化戰爭的變革都源自軍事科技,他認為,人工智能有潛力引領第三次軍事領域革命。
那么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化裝備,智能化戰爭真的已經撲面而來?
這就要從決定戰爭形態的關鍵要素說起。陸軍院士認為,戰爭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的要素才是真正決定戰爭形態的關鍵要素。
以機械化戰爭和信息化戰爭為例,陸軍院士認為,機械化戰爭事實上囊括了單平臺機械化戰爭和信息系統支持下的機械化戰爭兩類。前者很好理解,指使用單個的戰機、軍艦以及子彈、炮彈、炸彈和導彈等武器來消滅敵人的機械化戰爭;至于后者,就算戰場上大量使用導引頭、雷達、通訊、導航等電子設備,如果目的是輔助武器發揮更大的打擊優勢,最終消滅敵人的還是子彈、炮彈、炸彈、導彈,那么仍屬于機械化戰爭范疇,信息系統在這其中只是充當“倍增器”。不能簡單以為有了信息系統就是信息化戰爭,裝了人工智能就是智能化戰爭。
真正在信息系統支持下的信息化戰爭、智能化戰爭什么樣?在陸軍院士看來,那就不再是用武器的威力進行目標打擊,電磁域與信息域都是戰場,比方改掉一“比特”可能就讓對手徹底“停擺”。而電磁武器、信息武器的規律以及支持電磁武器、信息武器打擊的信息系統,將完全不同于機械化戰場。此外,打擊目標可能就是電磁域或者信息域,比方散播電腦病毒甚至利用輿情操控一個國家。
然而,“人類在信息系統和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和應用基礎理論尚處于形成和實踐階段,這是全人類的共同難題。”陸軍表示,今后網絡化、無人化和智能化的戰爭將逐漸變成“無時無刻”,極大考驗人類智力。
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員朱啟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可以預見,各類智能化無人系統與作戰平臺將在地面、空中、水面、水下、太空、網絡空間以及人的認知空間獲得越來越多的應用,深刻改變未來戰爭人工智能的技術比重”。然而,朱啟超研究員現場表示,傳統戰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混合戰爭范疇之下,國家、非國家、恐怖主義、黑客愛好者的應用,將帶來戰爭概念的泛化,除了精確定位、準確殺傷,可能政治領域會存在信息操控,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影響和擔憂也會日益廣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