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變革風暴 AI芯天下 巨頭角逐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機被視為下一代計算機接班人,因為它擁有快速分析、整合龐大數據的優勢,然而,由于其存在穩定性不足、錯誤率高等諸多問題,所以很多人并不看好,認為它離問世還需要很長的道路要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9/392237.htm目前美國幾乎所有科技巨頭包括IBM、谷歌、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巨頭,都有投身于量子計算機領域研究:
IBM對外展示了其50個量子比特原型機,內部結構圖也曝光;
谷歌公布72位量子比特處理器Bristlecone。
微軟發現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存在的有力證據,有望年底前得到可工作的量子比特。
可以預見,量子計算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量子計算將利用量子力學,為電腦運算帶來指數級得巨幅加速。科技巨頭英特爾、微軟、IBM、谷歌都在向量子計算投入千萬美元的研發資金。但他們在對不同的量子計算技術下賭注,因為沒有人知道,采用哪種量子比特(qubit)能造出有實用價值的量子計算機。
那么,量子計算機什么時候到來呢?近30年來,這些機器一直都被認為是只有科幻片才有的東西。幾年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可靠的規模化量子計算機至少20年后會到來,但也有可能永遠都不會到來。
覺得一頭霧水吧?不只你一個是這樣。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雜志采訪時稱,他搞不明白公司的量子計算項目相關的幻燈片。
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如是說,“我想,可以說沒有人能夠理解量子力學。”
費曼是最早提出量子計算機概念的人之一。1981年,他在一次演講時說,模擬物理將需要基于自然或者量子力學的計算機。“可惜自然并不尋常,”他說道,“如果想要模擬自然,那你最好利用量子力學。”
在之后的20年里,研究人員嘗試打造費曼所設想的那種機器,但沒有取得成功。
量子比特被證明非常脆弱,變幻無常。它們只能夠維持幾納秒(相當于十億分之一秒)的疊加狀態(給它們帶來大規模運算能力的那種狀態)。近乎感覺不到的細微溫度變化,甚至空氣的單個分子,都有可能讓它們脫離那種狀態。
“這有點像是試圖讓雞蛋在針尖上保持平衡,”IBM量子計算科學家Jerry Chow在演講中說道,“你肯定能夠做到,但一旦噪聲、熱量或者震動帶來哪怕一丁點的干擾,你也會一下子對它失去控制。”
而各方角逐量子計算機的主要動力在于,它擁有顛覆各行各業的潛力。專家認為,該類機器短期的最大希望是,為兩個快速增長的領域機器學習和AI以及企業提供巨大助力。谷歌的奈文表示,預計十年內所有的機器學習技術都將運行于量子計算機。
回望歷史,我們會看到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轉折性節點上,都伴隨著關鍵技術變量的出現,從而孕育出一場重要的技術變革,徹底改變人們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
1769 年,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瓦特終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單動式蒸汽機,這一發明直接使人類的生產力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爆炸式發展。
隨后不到百年,西門子又造出了發電機,電的產生無疑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交通和通訊。我根本無法想象,沒有電的話這座城市要如何正常運轉。
再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作為 20 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計算機和互聯網不僅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如果你問下一場偉大的技術變革會在哪里?量子計算的出現便是這樣一場徹頭徹尾的技術變革,希望有能見到的那一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