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2018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中國領先,意大利墊底
近日,羅蘭貝格與德國汽車研究機構亞琛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了《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報告(后文簡稱“《報告》”)。面對汽車電動化的趨勢,《報告》從技術、行業、市場三個維度,全面比較了全球主要汽車大國(中、德、法、意、美、日、韓)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態勢。此外,《報告》還為電池制造商和整車廠提出了發展建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91296.htm近年來,電動汽車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公眾關注,各汽車大國均在此領域發力。《報告》顯示,就全球七大主要汽車國家2018年的汽車發展指數來看,中國仍保持領先地位,美國排名上升,與中國并列首位。日本在行業與市場兩個層面上均有增長,超越德國,位居第三位。
技術
在技術層面,法、德穩居一二名。對此《報告》分析指出,法國仍領先的的原因是該國的整車廠提高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量,并對過去相對狹窄的產品線進行了擴展,但總體而言,法國關注的重點仍是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小型純電動車。
而與法國相比,德國整車廠的產品組合更加豐富,但其重點轉向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與純電動 SUV,這導致德國的技術指標得分與去年相比略有下降。但《報告》預測,隨著近期大量計劃電動車型的公布與推出,未來,德國的技術指標評分有望上升。

(2018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
同時,《報告》顯示,韓國和美國已經超越日本分別上升至三、四名,其原因是韓國整車廠近年來推出了越來越多高性價比的車型,并反映在了終端零售上。而美國整車廠重點關注中型純電動汽車,所以在技術能力上略有提升。
對于日本排名下降的原因,《報告》分析指出,目前日本整車廠在現有的產品組合中增加的車型電池容量較大,而未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量占比有望加大,但由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電動續航里程較短、電動最高時速較低,所以其產量占比的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日本整體電動汽車的技術能力水平。

(即將面市的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性價比)
而在七大主要汽車國家中,技術層面上排名最后的兩位是中國和意大利。究其原因是政府減少了對電動汽車研發的支持,研發經費持續降低。如下表的中國,電動汽車的研發投資僅為9800萬歐元,對比研發投資金額最高的法國,資金額度少了不是一點半點。

(各國電動汽車研發投資)
行業
從行業角度來說,中國仍保持在領先地位,原因是其電動汽車與電池的生產增長快、預期高。美國的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量實現了高達100%左右的增長,位居第二位。雖然德國的增長率也與美國持平,但總體而言,德國在電池生產方面較為欠缺,所以排名第五。取而代之的第三位是日本,隨后是韓國。
《報告》顯示,韓國的整車廠車型大幅增加,增長率較高,汽車產量增長了400%,在絕對產量上高于法國,但仍低于日本。排名最后的兩位是法國和意大利。

(2016-2021年各國市場電池產量)
此外,《報告》分析稱,中國在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領先地位,這主要得益于在過去的18個月中,中國頒布了多項關于電池的法律法規。如《汽車動力蓄電 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暫行管理辦法》、《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 年)》 (征求意見稿)和未來逐步取消汽車外資股比限制的政策。
市場
就市場發展層面而言,各國電池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都十分可觀。

(所有國家的電動汽車市場均有所增長)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國,中國的銷量比前一年增長了約70%。此外在2017年,中國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新注冊車輛中的占比超過了2%,成為首個超過這一比例的國家。緊隨其后的是法國,雖然法國的絕對銷量低于德國,但其市場占有率略高,銷量增長較為溫和,同比增長25%。《報告》顯示,在排名第三位的德國,其電動汽車需求增長了90%以上,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新注冊車輛中的比例約為1.5%。

(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按照各項指標排序)
美國居于第四位,但其銷量增長率與第二位的法國持平。同樣增長高速的是日本和韓國,自2016年日本市場陷入停滯后,現已開始大幅回升,增長速度創下歷史新高,名列第五位。雖然韓國的增長率也高達三位數,但其電動汽車的市場占有率仍不足1%,排名僅為第六位。
對于意大利排名最后的原因,《報告》分析指出,這是由于意大利本土整車廠鮮有電動汽車車型推出,所以導致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2017年新注冊車輛中的占比僅為0.25%,電動汽車市場并未出現顯著增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