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盛是衰?AI企業為何迎來虧損寒潮?
AI智慧拍照、AI+醫療、AI智慧家電......自2017 年以來,沉睡了數年的AI再次覺醒,人工智能異常火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90840.htm近日,一則“90%公司虧損,AI企業將迎倒閉潮?”的報道刷爆朋友圈,給火熱的人工智能(AI)創業浪潮潑了一盆冷水。
AI企業為何而火,又是為何而衰,AI企業又將如何應對冰火兩重天的蝴蝶效應?是生存還是衰危?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為何而火
AlphaGo再度燃起AI導火索
AI的發展可謂起起落落。自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以來,已經經歷了超過60年的時間,期間更是經歷了“三起兩落”的曲折過程。

一直到2016年,谷歌AlphaGo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引起軒然大波;2017年,AlphaGo繼續升級為Master,再度在與世界冠軍柯潔的人機大戰中大獲全勝。人工智能強勢崛起,全球人工智能界掀起了AI浪潮。

全球響應,政策助力
為了抓住 AI 發展的戰略機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已爭相開始制定國家層面的發展規劃。在過去的 15 個月里,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國、阿聯酋、芬蘭、丹麥、法國、英國、歐盟委員會、韓國和印度都發布了促進 AI 應用與開發的戰略。

加拿大的《泛加拿大人工智能戰略》(Pan-Canad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y)、丹麥于 2018 年 1 月發布的《丹麥數字技術增長戰略》、歐盟委員會于2018 年 4 月通過了《人工智能通訊》、芬蘭的《芬蘭的 AI 時代》與《AI 時代的工作》、法國的“十五億歐元計劃”、印度的《國家人工智能戰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等成為發展AI的重要戰略舉措。

我國在2017年7 月頒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之后,工信部又于 2017 年 12 月發布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計劃希望推動中國的 AI 產業到 2020 年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去年 11 月,科技部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科大訊飛等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宣布建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隨后,中國又于今年 1 月宣布投資 138 億元人民幣,在中關村建立人工智能科技園。政策的發布助力著人工智能的發展。
融資熱潮開啟,企業遍地開花
AI很快成為了全球吸金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AI企業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北京市經信委最新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到4040家,其中獲得過風險投資的公司達1237家。

中國機器人峰會重要嘉賓、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世海,曾表示“國投創新,作為國務院批復的唯一一個國內支持先進制造產業投資的基金,致力于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進先進制造業發展。目前管理的金額是600多億元,其中在先進智能制造領域投資規模200億元,這是該管理機構在智能制造領域投資的主要的一個基金。”

2017年10月,曠視科技完成4.6億美元C輪融資;2018年4月,商湯完成6億美元C輪戰略融資;2018年5月,商湯完成6.2億美元C+輪融資;2018年6月,寒武紀宣布完成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整體估值達到25億美元,依圖科技官方宣布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一批批的AI企業迎來了融資熱潮,這股熱潮再度將AI推向了一個高點。

據了解,2017全年,大陸AI企業的融資總額已占到全球的7成。根據北京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總規模達395億美元,融資事件1208筆,其中中國的投融資總額達到277.1億美元,融資事件369筆,分別占全球的70%和3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