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產業:增速顯著,集聚效應凸顯
特色集聚區形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90431.htm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已形成長三角、環渤海、泛珠三角及中西部四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
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中,長三角的產業規模維持行業的龍頭地位,芯片產能占全國63%。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等產業鏈實現全面發展。上海擁有諸多集成電路國際先進企業,包括設計業的高通、博通、AMD、Nvidia、聯發科;EDA提供商Cadence和Synopsys;裝備巨頭AMAT、LAM research、ASML、TEL、KT;晶圓代工臺積電、聯電;存儲器制造商海力士;封測龍頭日月光等都在長三角設立研發中心或者分公司,為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以北京、天津為代表的環渤海區域,側重芯片設計和制造環節。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更是有著得天獨厚的產業環境與人才資源,結合自身產業布局,北京制訂了”北設計,南制造”的整體規劃,助力構建首都”高精尖"經濟結構。天津集成電路產業逐步形成了IC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三業并舉,匯聚了展訊、國芯、恩智浦等多家企業。
目前,全球近60%的芯片市場在中國,而中國近60%的芯片市場在珠三角。珠三角地區側重芯片設計環節,以深圳、廣州、珠海為核心,近年又涌現出福州、廈門等“閩三角”東南沿海城市。珠三角的制造業具有全球影響力,是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以廣州為中心,珠三角每年可提供6萬億以上的工業產值,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所有電子產品的“工業糧食”,發展潛力巨大。
中西部地區以安徽、湖北、四川、重慶、陜西、甘肅等為核心,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目前,已經匯聚了三星、紫光、華天、華為、格羅方德、英特爾、德州儀器、展訊等國內外知名集成電路領軍企業,構建了集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于一體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國家地方基金拉動
自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頒布以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以后,有力地促進和推動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整體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國家大基金成立三年多時間,一期(2014.09-2018.05)已經投資完畢,總投資額為1387億元,經統計,公開投資公司為23家,未公開投資公司為29家,累計有效投資項目達到70個左右,投資范圍涵蓋集成電路產業上、下游各個環節。
自2014年9月成立以來,千億規模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扮演著產業扶持與財務投資的角色:一方面,大基金投資領域覆蓋了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加快了國內集成電路研發進程;另一方面,大基金通過跨境并購、定增、協議轉讓、增資、合資公司等多種方式進行投資,優化企業股權結構,提高企業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大基金一期投資資金已經全部投資完畢。大基金一期投資項目中,集成電路制造項目占67%,設計占17%,封測占10%,裝備材料類占6%。投資方向集中于存儲器和先進工藝生產線,投資于產業鏈環節前三位企業比重達70%。
大基金二期正在進行募資,目前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并獲批,二期擬募集1500億-2000億元人民幣,計劃今年完成。
此外,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紛紛制訂了地方性的《發展推進綱要》。 北京、上海、合肥、廈門、西安、重慶、武漢、深圳、江蘇、山東、天津等半導體重鎮均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前后建立地方性促進基金,推動我國半導體行業持續快速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地已成立子基金合計總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元。
根據前瞻研究院的整理數據,截止到去年8月,地方集成電路投資基金匯總情況如下: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地方也在陸續出臺集成電路產業扶持政策以及投資資金,進一步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其中包括:
2017年11月,青島宣布成立30億元半導體產業資金,這也是山東省第一個半導體產業基金。
2018年4月,廈門市出臺《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實施細則》,500億元人民幣直接投向集成電路產業,通過母基金引導社會資本、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等跟進。
2018年7月,南京市表示將出臺《關于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的實施方案》,建立總規模200億美元的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兩年地方政府的投資資金將成為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8年集微半導體峰會,在這里您將找到產業資本最新的風向標。由集微網、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2018年第二屆集微半導體峰會將于8月31日在廈門海滄隆重舉行,本次峰會設置了半導體產業政策峰會、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理事會、主題峰會、存儲器研討會、AI/5G論壇、產業鏈沙龍、投資沙龍等多個重磅板塊,匯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頂級企業及高管、主流半導體投資機構支持,打造集成電路產業最強大的投資智囊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