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yè)界動態(tài) >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科技企業(yè)的角色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科技企業(yè)的角色

        作者: 時間:2018-07-30 來源:網絡 收藏
        編者按: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而起的AI學術浪潮已來。

          近日,數據挖掘和數據科學領域最頂級的學術年會(國際數據挖掘與知識發(fā)現(xiàn)大會)正式對外宣布了今年論文收錄情況:2018總共收錄295篇論文,其中來自中國企業(yè)和研究機構的論文為103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7/389724.htm

          這個數據背后的意義耐人尋味,它標志著我國學術再上一個臺階,意味著即使是在這樣論文錄取極為嚴格的國際頂尖學術會議上,中國高校和企業(yè)的身影已經無疑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學術浪潮已來

          在斯坦福大學發(fā)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指數年度報告中,學術方面,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論文數量自1996年以來增長了6倍,同時期內,AI領域的學術論文增長了9倍。兩者相比,凸顯了學術界對AI的關注和重視程度。

          談及國內的AI學術發(fā)展,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去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f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其中重點之一就是:

          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學前沿問題,以突破人工智能應用基礎理論瓶頸為重點,超前布局可能引發(fā)人工智能范式變革的基礎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為人工智能持續(xù)發(fā)展與深度應用提供強大科學儲備。

          AI學術理論研究作為產學研的基礎,很快得到了國內各大高校的積極響應。

          隨后,諸多高校開始相機設立了AI學院或者相關的研究機構,一方面培養(yǎng)AI方面人才,另一方面從“小”開始,攻堅AI學術研究。

          截止到2018年7月份,我們統(tǒng)計了已經設立AI學院的部分高校: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yè)的角色


          高校之外,在一些國際性大會上,來自中國的面孔更是不容忽視。

          據了解,目前全球AI相關的頂級會議主要如下: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yè)的角色


          其中,在2017年AI界頂級會議AAAI大會上,有2571篇投稿論文,其中,中國和美國的投稿數量分別占到31%和30%,雖然在被接收論文數量上,中國還是低于美國,但數量已經大幅提升。

          而根據美國白宮此前發(fā)布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fā)展策略規(guī)劃》來看,從2013年到2015年,以SCI收錄的論文數量計算,在增加“文章必須至少被引用過一次”附加條件后,中國在2014年和2015年都超過美國,位居前列。

          同樣在KDD上,作為數據挖掘領域的頂級學術會議,大會每年的論文接收嚴格度非常高,僅約200篇,接收率不超過20%。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的KDD上,收錄的國內高校和企業(yè)的論文數量逐年增加,比如今年接收的中國論文總數更是達到103篇,超過論文總數(295篇)的三分之一,這股來自東方的學術力量不容小視。

          KDD上中國AI力量的崛起

          確實,在KDD 20多年的歷史中,從參與度到科研成就,從影響力到活動組織,越來越多的中國的元素體現(xiàn)在其中。

          在KDD2016大會的“Data Science of China(數據科學在中國)”分論壇上,當時有業(yè)內專家統(tǒng)計了近7年來KDD文章錄用情況和參會人員數據。從2010年至今,第一作者為華人的錄用文章占總錄用文章的45%左右,并呈上升趨勢,今年該比例更是高達56%。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yè)的角色

          圖 | 歷年華人第一作者文章數量占總數比

          另外,兩岸三地的參會人數也從2013年的102人增長到今年的168人,如下表所示,表示了國內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yè)的角色

          圖 | 歷年KDD兩岸三地參會人數

          此前,微軟學術搜索分析了最近五年(2013年到2017年)的KDD論文數量,參考了KDD發(fā)表文章的引用次數以及作者之間互相引用情況,總結了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者,圖上提到的21名學者中,華人有13名,占據了其中的62%。其中,圖表的橫軸表明了作者總體在數據挖掘領域的聲望排名,越靠右的排名越高;縱軸則表明了作者在KDD的威望排名,位置越高排名就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最右上角圓圈所代表的的學者正是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城市計算事業(yè)部總經理鄭宇。


        AI學術浪潮已來,解讀頂尖AI學術會議上中國AI企業(yè)的角色

          圖 | 2013年到2017年KDD上最具影響力的作者

          在2017年的KDD大會中,KDD 2017杰出服務獎(Service Award)則授予給了香港科技大學的楊強教授,以表彰他在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領域非凡的服務和貢獻。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AI KD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中方县| 乳源| 陈巴尔虎旗| 济阳县| 辛集市| 靖边县| 宜兴市| 久治县| 林口县| 邵阳市| 眉山市| 清河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乡族自治县| 新泰市| 连平县| 鹿邑县| 老河口市| 古蔺县| 淳化县| 定西市| 鲁甸县| 金阳县| 乐昌市| 南丰县| 高清| 丰宁| 嘉鱼县| 武川县| 肇庆市| 翼城县| 泸溪县| 海兴县| 苍梧县| 荃湾区| 海城市| 都昌县| 双桥区| 淳化县|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