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可穿戴設備能替代手機?

        可穿戴設備能替代手機?

        作者: 時間:2018-07-24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收藏

          在最初的 Project Ara 設想中,SoC、內存等核心部件都是可以拆卸的,從而讓用戶未來在硬件性能不能滿足需求時來自由更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7/389389.htm

          不過之后隨著開發團隊意識到難度過于巨大,而后在Project Ara原型機中,SoC、存儲器、屏幕等核心部件也變成了不可拆卸設計,Google將重點轉移到了通過模塊化設計來提供差異化的功能上。

          谷歌沒有延續模塊化的光輝,隨著2014年負責該項計劃的摩托羅拉被收購,重任也隨之落到了聯想身上。

          在2016年年中,聯想旗下摩托羅拉發布了模塊化Moto Z,同時還推出了包括電池、投影、音響、攝影等在內的幾款模塊。

          不過由于模塊本身定價太高以及實用程度不足,聯想的模塊之旅并未成功。

          在模塊化思路外,谷歌和微軟也曾幻想通過MR技術改變目前智能終端形態,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Google Glass和微軟的Holoens。

          Google Glass外形與眼鏡相似,實際上就是微型投影儀+攝像頭+傳感器+存儲傳輸+操控設備的結合體。右眼的小鏡片上包括一個微型投影儀和一個攝像頭,投影儀用以顯示數據,攝像頭用來拍攝視頻與圖像,存儲傳輸模塊用于存儲與輸出數據,而操控設備可通過語音、觸控和自動三種模式控制。

          它具有智能的功能,用戶無需動手便可上網沖浪或者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同時可以用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等。

          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在參加TED大會時表示:“目前的智能都是閹割機,谷歌眼鏡才是未來。”

          微軟Hololens全息眼鏡是融合CPU、GPU和全息處理器的特殊眼鏡,通過圖片影像和聲音,讓用戶在家中就能進入全虛世界,以周邊環境為載體進行全息體驗。

          用戶可以通過HoloLens以實際周圍環境作為載體,在圖像上添加各種虛擬信息。用戶可以在上面玩游戲、通訊等等。

          穿戴式設備智能設備給了人們一個美好的幻想,但是受限于目前技術發展、成本考量以及公共安全等各方面原因,Google glass項目被谷歌暫停,微軟的Holoens也在發布兩年后暫未更新。

          或許它們可以取代智能手機,但很明顯還不是現在。

          突破口在人工智能

          在大的框架暫時無法突破,也有廠商在這個框架內盡力補足。

          比如OPPO和vivo在近期發布了真全面屏的Find X和NEX,一舉撕掉了以往沒技術依靠營銷驅動的的標簽。

          在品途看來,OV的創新在于率先采用升降式攝像頭,減少正面傳感器占用面積,增加屏占比。

          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這項技術需要通過微型步進馬達、獨立驅動IC、精密控制算法的配合,精準控制升降行程。

          其中,負責機械傳動的硬件裝置由步進馬達、減速箱和傳動絲桿三部分組成。每一次升降,都依靠步進馬達的扭轉產生力量,通過精密減速箱放大扭矩,帶動絲桿轉動,提供足夠的傳動力量,帶動前置攝像頭完成數萬次升起和降落回收的動作。

          為了配合正面聽筒缺失,OV在手機上首次使用了全屏幕發聲技術。OV的創新也為業界豎起了一道標桿,據了解今年下半年起一大波采用升降式攝像頭的全面屏手機已經蓄勢待發。

          那么除了真全面屏外,我們還有什么技術創新可以期待?

          柔性顯示技術或者是其中之一。通過探索全新柔軟的顯示材料,顯示屏等顯示設備可以實現隨意折疊或者卷曲,極大突破了顯示產品的應用場景和用戶體驗。目前,柔性顯示技術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被應用在全曲面+全面屏的智能手機上。

          目前已經有消息顯示三星、微軟等一些國際大廠已經在研發真正可以對屏幕進行折疊的設備,所以在未來能夠打破現在“千機一面”尷尬境地的任務或許將由柔性屏來完成的。

          AI與智能終端軟硬融合也是未來可期待的重頭戲。

          智能手機領域的人工智能概念通常指代的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神經引擎協處理器。我們的智能手機有越來越多的任務是通過機器學習算法進行監控,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AI的出現有多大提升?

          首先,在提升性能表現方面,AI處理器可以分析用戶與智能手機的日常互動,統計用戶界面與性能極限之間的差異,從而更好的對內存進行分配。系統能知道接下來用戶需要做什么,并且做好準備。

          AI平臺可以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幫助確保實現性能平衡,防止出現資源分別不均衡造成的性能下降。

          其次,在自適應拍照方面,AI的計算有助于提升人像模式的效果,自動選擇應該對哪個區域進行模糊,以及如何達到最具有藝術性的景深效果、強調畫面主題,自動對焦。

          最后,AI對于用戶操作的習慣和邏輯也有學習性和適應性。隨著AI系統對智能手機的了解越來越多,它可以更好的改善和提升用戶的使用感受。

          這些功能目前手機廠商都已經逐步開始應用,但要讓用戶在操作層面上感知還需要時間。

          我們見證了諾基亞的輝煌,見證了iPhone的橫空出世,看到了谷歌治下的百花齊放,也經歷了ios、android、windows phone之間的三國廝殺。

          大時代的背景過后,面對現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平和與放緩在我們看來顯得有些索然無味。

          或許對于現在而言手機創新已經進入瓶頸期,但我們對于未來仍需抱有更多期待。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可穿戴設備 手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东市| 贵南县| 涞源县| 乌鲁木齐市| 太和县| 霍山县| 平阴县| 运城市| 华阴市| 措勤县| 乐平市| 石林| 赤壁市| 绥棱县| 丰都县| 丰镇市| 九龙县| 太仆寺旗| 嘉禾县| 治多县| 响水县| 连江县| 沅陵县| 永昌县| 杭锦旗| 象山县| 宁都县| 上饶市| 遂川县| 横峰县| 克山县| 高邑县| 通辽市| 香港 | 忻城县| 信宜市| 临高县| 青岛市| 青冈县| 榆中县|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