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仍在未來,但OV在當下已經足夠贏得尊重

vivo NEX通過5mm的微型布進馬達實現前置攝像頭升降,使得需要調用前攝像頭時這一模塊自動向上升起,在機械機構背后是精密的控制算法,使得在智能手機有限空間內完成傳動以及緩沖功能的實現;

而OPPO Find X的雙軌潛望結構則是將整個手機三明治結構里中間結構的彈出,包括前后鏡頭、閃光燈和3D結構光模組。
雖然他們的實現方式不盡相同,但都是當前有限技術下,用機械式結構來減少攝像頭等模組對屏幕的占用,實現全面屏進行更加激進的嘗試。
未來,已來?

▲這是你想要的未來嗎?
科技產品進化的法則一如藝術,也是“less but better”,更高的科技做出來的應該是更無感的設計。舉個例子,曾經占用智能手機正面或背面的指紋解鎖模塊現在已經通過屏幕指紋技術被“革命”。越是先進的產品,一定有著更會“做減法”的工業設計方案。
因此與當前vivo NEX和OPPO Find X給手機增加機械結構來安置攝像頭等模組的“做加法”相比,未來的手機一定是“做減法”的方案,很可能采用透明的屏幕,將攝像頭等器件置于屏幕下方,在實現其正常功能的情況下不占用屏幕表面面積,可以實現真正的 “全面屏”。

隨著屏幕,CMOS圖像傳感器等核心元器件技術的發展,這種通過透明屏幕來實現“全面屏”的方案也具備了現實基礎——首先,各種規格和特性的透明Oled顯示屏已經被許多廠商制造出來,曾經科幻電影里的顯示屏已經走進現實;其次,將前攝像頭“埋入”透明屏幕下方所需要的體積更小,技術更先進的CMOS圖像傳感器也已經問世。

接下來要解決的,只是在透明屏幕、更小的前攝像頭、屏幕指紋模組,甚至3D結構光模組并存下,手機內部空間的設計問題。一旦有了好的解決方案,以透明屏幕,屏幕指紋,屏下隱藏式前攝像頭為特點的更像未來手機的“全面屏”手機一定會被制造出來。又或者,當可隨意彎曲的柔性屏能到商用的那一天,甚至你隨身攜帶的智能設備,都不一定還會是手機也未嘗可知。
為什么是他們倆?

對于OV,我們更熟悉的是街頭巷尾的藍綠色logo,更耳熟的是綜藝節目的冠名,強勢的營銷......往往令我們以異樣的目光看待vivo,OPPO及其產品,甚至回到我們文章開頭所提的那個問題:為什么會是他們?
也許這只是表達驚訝情緒的方式,并不抱有惡意,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已經戴上了有色眼鏡去看待事物,習慣了vivo就是我們認為的vivo,OPPO就是我們認為的OPPO。而當幾年間技術的積累已經可以使二者做到“厚積薄發”,單靠X系列、R系列并不能足以支撐起兩家的品牌厚度時,在消費者的與市場的同期要求下,vivo NEX和Find X也恰好適時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盡管對于vivo NEX,OPPO Find X,我并不想說“未來已來”這種觀點,因為我并不認為通過增加機械式結構的方案來達成全面屏會是未來手機的發展的方向;但是他們仍然值得尊敬,OV就像在手機發展的“技能樹”主干的兩邊“節外生枝”,但這種探索的勇氣為手機市場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