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入歐洲:OPPO 的“諾曼底登陸”
2018年6月19日,巴黎盧浮宮,華人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下,一部來自未來的旗艦手機OPPO Find X,給這座素有"流動盛宴"美譽的全球時尚之都再添了一抹新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6/382245.htm這是進軍海外市場10年以來,OPPO首次在海外進行全球性的新品首發,也是這家中國手機領軍品牌登陸歐洲市場的啟幕之舉。

當前,中國手機軍團正迎來新一輪的出海熱潮,華為、OPPO、vivo、小米等中國手機大廠,全都在全世界各個國家擴大攻勢。比如OPPO,今年1月剛剛進入日本市場,還不到半年,就再度高調殺入歐洲。
不過,與很多廠商受困于國內市場飽和競爭加劇、被迫出海不同,對于OPPO來說,日本和歐洲的布局其實是它在多年積累之后,按部就班的順勢而為。
以此為契機,OPPO的企業品牌力也由量變而質變,迎來新的升階。
【 1 】
縱觀OPPO的十年出海之路,可以用八個字總結:戰略沉穩,戰術激進。
(1)所謂沉穩,指它保持著清晰的大局觀,不急不躁,穩扎穩打,對在什么時間進入什么市場,乃至如何進入新的市場,都始終有精細考量和規劃。
2009年,成立僅5年的OPPO,就已經開始了海外布局,率先進入泰國市場。
對于絕大多數中國手品牌來說,東南亞國家都是出海首選。其中,當時總人口約6500萬人的泰國市場,市場規模不大不小、進入門檻較低、通信基礎條件較好、經濟水平較高,是一片理想的試驗田。
此后3年,OPPO并沒有急著擴張,而是一直深耕泰國,不斷累積拓展海外市場的經驗教訓,并在其他市場展開調研,直到在當地徹底站穩腳根,不斷打開局面。
2012年,OPPO進入越南市場;一年后,進入印尼市場;再一年后,進入菲律賓、巴基斯坦、中國臺灣地區和澳大利亞等市場……
到2017年底,OPPO已經覆蓋中國、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和大洋洲各個區域共計30個國家和地區,通過40多萬個售點,為超過30億人口規模的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
不過,在此期間,OPPO的目標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市場。
今年,OPPO正式進軍日本、歐洲這兩個發達市場,這意味著,無論技術積累、產品性能,還是品牌形象,它終于做好了向金字塔尖發起沖擊的充分準備。
(2)所謂激進,是指它只要開始進入海外目標市場,就殺伐果斷,充滿進攻狼性。
此前,OPPO進入的很多東南亞國家市場,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其實都遠超國內:
且不說,上有蘋果、三星等全球大廠壓制,下有當地品牌據地死守;LG、索尼、華碩等在中國市場上早已被打入"other"的品牌,也還在一些國家擁有不小份額;甚至從華米OV以及金立聯想等一二線品牌,到傳音、天瓏等專注海外市場的各路豪強都紛紛入局,競爭激烈程度超越國內。
然而,OPPO所過之地,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不俗戰績。
比如,GfK數據顯示,2017年OPPO在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國的市場份額,都已排名第二,在整個東南亞市場,OPPO市場份額17.0%,排名第二。
IDC 數據顯示,2017年OPPO手機出貨1.118億部,相比2016年提升了12%,占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的7.6%,位居第四;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OPPO 在2017年的市場份額位列亞洲市場第一,全球第四。

業內人士表示,在戰術上,OPPO成功打下很多海外市場的原因在于:
第一,它在進入一個市場前,會進行充分的調查和準備,根據當地用戶的習慣與需求,做好本地化,為本地用戶適配因地制宜的產品,決勝于未戰之前。
比如,進入越南市場前,OPPO對當地的考察前后歷時長達一年多;再比如,過去很多手機品牌的工程師都認為,相機拍照的真實性是第一位的,但OPPO發現,越南女性普遍膚色較黑,所以對自拍美白等美顏效果十分在意。最終,OPPO這方面的功能讓它贏得了大量當地用戶的好評。
第二,它要么不進入新的市場,只要進入就是以"All in"的姿態,在品牌、產品、渠道、服務等各個環節投入重兵,一方面以貼近消費者的廣告和活動提升用戶認知,一方面與當地渠道伙伴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展開強大的地推促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