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互聯網巨頭連接香港研發 共建AI聯合實驗室

        互聯網巨頭連接香港研發 共建AI聯合實驗室

        作者: 時間:2018-06-1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導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6/381631.htm

          內地互聯網巨頭ATJ(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正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的方式,引入香港人工智能資源。香港研發-內地轉化的模式,催生了大疆創新、商湯科技等一大批獨角獸企業。聯合實驗室的設立,同時利用香港與內地的科研資源,科研成果由雙方共享、共同推進產業化。

          內地互聯網巨頭ATJ(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正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的方式,引入香港人工智能資源。

          6月12日,地處深圳市東部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迎來騰訊 lab 的客人。當日,雙方共建的機器智能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宣稱未來將進行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聯合研究、并聯合包括人工智能博士在內的人才。

          京東集團也將于6月15日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簽署協議,共建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5月25日,阿里巴巴攜手商湯科技、香港科技園,三方宣布在香港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

          近年來,隨著內地經濟轉型升級的加速,香港與內地在科創領域的合作不斷提速。香港研發-內地轉化的模式,催生了大疆創新、商湯科技等一大批獨角獸企業。這一次,聯合實驗室的設立,同時利用香港與內地的科研資源,科研成果由雙方共享、共同推進產業化,預示著香港與內地的科技合作進入“共建共享”時代。

          連接香港與內地研發資源

          無論是剛誕生的機器智能聯合實驗室,還是尚不“滿月”的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都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建設圖紙。

          6月12日,在與騰訊 lab 簽署協議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羅智泉介紹說,機器智能聯合實驗室的主要特征是財務獨立、聯合培養、聯合研發。

          聯合實驗室財務獨立,博士生培養經費由騰訊 Lab提供,騰訊將為博士生提供實習機會。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將獲頒發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學位,該聯合實驗室還會在全球范圍內招收博士后。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執行的是香港高校的制度,研究生階段采用申請制,申請者不必參加研究生考試,同時也沒有招生名額的限制。”羅智泉說,“限制我們招生的只有經費。”

          與此同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騰訊AI lab 將在人工智能的諸多領域進行聯合研究,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機器智能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構建國際一流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系和完備的生態系統。這是騰訊作為企業有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同時也是深圳企業乃至內地不少企業進行應用開發需要的低層技術。

          在騰訊前腳簽下聯合實驗室之后,京東集團也迫不及待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展開合作。據該校工作人員透露,6月15日,京東集團將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簽署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協議。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表示,兩者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是一次強強聯合,有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全球人工智能發展。

          無論是有香港高校背景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還是騰訊,均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較強的實力。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經組建完成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國家與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多個重點實驗室,以及三個諾獎科學家研究院和一個圖靈獎科學家實驗室。騰訊AI Lab目前在中國和美國有70位頂尖研究科學家及300位應用工程師,研究論文已覆蓋國際頂級學術會議。

          這也就是說,聯合實驗室實現了香港乃至海外方面科研資源,引進內地企業界資源的共同連接,為兩者的合作、融合提供了平臺條件。

          對同時鏈接香港與內地的科研資源,騰訊的對手阿里巴巴與它的合作者也有同樣的考慮。根據早前的消息,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定位為內地和香港的科技交流的平臺。

          科創合作“共建”時代

          共建聯合實驗室的玩法,也正打破香港與內地合作的慣例。

          改革開放之初,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主要是“前店后廠”的加工貿易,香港的技術被轉移至內地工廠,此模式實現珠三角地區經濟騰飛。近年來,內地經濟轉型加速,不斷推動“雙創”與科研成果轉化,一批香港研發的專利技術,在深圳、珠三角地區乃至更廣闊的內地找到適宜轉化的土壤。

          此次參與共建的商湯科技,其視覺識別和深度學習技術即來自香港中文大學。近些年聞名世界的無人機企業大疆創新,其技術來源于香港科技大學本科生汪韜的畢業設計。

          據市場多方分析稱,香港高校、科研機構相較于內地高校、科研機構,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藥等領域擁有更高的“勢能”。同時,由于香港本土市場有限,而內地尤其是靠近香港的珠三角地區有廣闊的可應用的市場,因而香港研發、內地轉化的模式,有其可行性。

          香港研發-內地轉化的模式,相較于過去香港技術-內地生產的模式更進一步。其好處是彌補了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科研資源、人才資源的不足。

          以珠三角城市為例,除了作為廣東省會的廣州擁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兩所985高校以及部分科研院所外,其它城市幾乎沒有在內地排得上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創新聞名的深圳,其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奇缺,目前主要依托企業以及社會資本設立的新型研發機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騰訊 AI lab 的出現即是深圳“補短板”的體現。

          相比之下,香港擁有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四所世界百強名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正在醞釀的粵港澳大灣區,其中一大目標便是建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此之前,香港特區政府正在推進“創科計劃”,廣東省亦定位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不少經濟學者以大疆創新等企業發展案例分析,香港研發-內地轉化,香港科技+珠三角制造,將是未來可行的合作模式之一。

          不過,前述模式依然有一大缺陷,盡管珠三角地區科研資源欠缺,但廣州、深圳的科研資源卻依然可以發揮作用,而該模式的運作完全無視珠三角科研資源的作用。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周林生認為,粵港澳需要建立產學研對接合作機制,讓香港高校來與珠三角的企業結對,了解企業和行業的具體需求,從而推動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的結合。

          在騰訊AI lab主任張潼看來,騰訊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能同時發揮高新企業與一流高校在基礎研究中的不同功能。

          此前,騰訊已有邀請訪問學者的案例。科學家來企業訪問,參與企業的研究,能夠了解到產業界前沿的問題,為其基礎研究尋找具體方向,而企業可以得到更適應應用的基礎研究成果。這種“雙贏”局面,將在聯合實驗室的模式中繼續。

          羅智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合實驗室還聚焦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研究成果將由校方與騰訊共享,可在騰訊實現應用,也可通過知識產權轉讓方式推廣到內地更多的企業。



        關鍵詞: AI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湖北省| 汾阳市| 石嘴山市| 绿春县| 兰州市| 清水河县| 驻马店市| 绵阳市| 仲巴县| 凤阳县| 绩溪县| 武汉市| 靖西县| 靖州| 林芝县| 大姚县| 曲松县| 溆浦县| 桃江县| 启东市| 余干县| 迭部县| 邵武市| 洛川县| 五家渠市| 巴东县| 修文县| 江城| 汉川市| 泾源县| 阿合奇县| 新泰市| 内黄县| 湖南省| 保山市| 内江市| 永修县| 新兴县| 镇安县|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