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中興華為的不同命運,在一開始的戰略決策中就被注定了

        中興華為的不同命運,在一開始的戰略決策中就被注定了

        作者: 時間:2018-05-31 來源:搜狐科技 收藏
        編者按:中興與華為的不同宿命,其根源是多方位的,但最核心的就是企業家的戰略決策能力。那么,如何判斷戰略決策的強與弱呢?

          今天的任何一項戰略決策,已經決定了未來結果。今天的宿命,也在一開始的戰略決策中注定了。決策者不想將半山腰當成最頂峰,不想將門前自留地當成海洋,就要作自我戰略認知變革,獲得戰略決策智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80802.htm

          近期發生的被“斷糧”、被調查事件,其實與決策特別是戰略決策相關。的不同宿命,其根源是多方位的,但最核心的就是企業家的戰略決策能力。那么,如何判斷戰略決策的強與弱呢?

          “弱智”的決策從何而來

          強大的決策智慧能建立企業的強基因,從而在更高等級的競爭中獲勝,或立于不敗之地。“弱智”的決策則會惹來天災人禍。我的研究發現,最典型的惹禍當數以下三個方面:


        blob.png


          決策目的惹禍

          決策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公司快速獲利,而是要增強公司的愿景和使命,驗證公司存在的真正理由。企業決策者通常犯的錯,是將戰略決策表達為向公眾展示的口號,或向員工洗腦的規劃,實際的決策行動根本不符合公司愿景目標。

          比如,“做通信行業的領導者”是非常不錯的愿景和目標,要成為業界領導者,至少必須擁有創造前沿技術的能力。但如果公司沒有巨大投入、沒有吸引頂尖人才、沒有鉆研的行動,就會導致決策目的不純。

          任正非挖牛人成立了2012實驗室,僅2016年的研發投入就高達764億元(110億美元),此外向世界一流公司IBM學習也投入了上億元,這都是與愿景目標一致的戰略決策。這里所表現出的決策智慧,就是將資源部署到“卡脖子”的尖端科技研發上,從而才能在行動上建立與目標一致的競爭力和商業強基因。

          決策效果惹禍

          決策的效果,必須通過部署長期戰略目標和具體經營目標,用來加強公司的愿景使命。也就是說,日常決策和經營成果必須是戰略目標成果的一部分,或者是接近成就的進步。決策者通常犯的錯是戰略決策說一套,目標執行走另一套。

          比如,戰略規劃決定了要靠技術驅動的產品增加營收,實際執行時,公司收入的增長卻來自房地產,或低端加工,因為技術產品難做。時間長了,就變成另一個與戰略決策不同的路徑依賴,完全偏離公司的初心。中興的命運,或多或少是將路徑走彎,被卡了脖子。

          決策方法惹禍

          戰略決策必須是科學決策,涉及全景預見、全面分析、全局判斷、全程監控、智慧選擇,不但要求決策者能善用博弈論、決策樹等傳統的方法,而且還需要決策者深刻理解正在爆炸的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因為它是歷史上少有的、改變人類規則和命運的新技術,也是新方法。

          大多數企業家善于用直覺、經驗作決策,只有少數企業家真正使用科學方法作戰略決策。沒有科學方法,企業家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將戰略決策當成普通決策。尤其是在看不清、道不明、缺信息、無視野的條件下作戰略決策,最容易犯“在錯誤方向上努力”的大錯,或者容易犯“有愿望無能力”的錯誤。將重大的戰略決策下降為普通決策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不了科學的決策習慣和方法。

          戰略決策如何淪為普通決策

          戰略決策與普通決策有本質區別(具體見表1)。但大多數企業家、創業者已經習慣將戰略決策當成普通決策來作,導致讓企業掉進戰略陷阱。


        blob.png


          我們拿第一項“可逆的決策”與“不可逆的決策”來舉例。公司日程經營中大多數事項,如組織架構、招聘員工、制定員工規則、發展多少客戶等都是前者。但如果公司要在進入大眾消費品與砍掉政府業務之間選擇,就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戰略決策。

          例如,在做不做芯片這件事上,做了不可逆轉的戰略決策;相反,中興在這個事上,為競爭對手留下了卡脖子的可逆轉機會。

          華為的“管道戰略”也是一種典型的不可逆轉的戰略決策。任正非曾經這么打比喻,假設數據流量的管道會變粗,就能建個諾亞方舟把我們救一救。他說,如果真的像太平洋一樣粗,華為就押對寶了。

          網上還廣為流傳任正非的這段話:這個世界上完蛋的公司很多,北電就是押寶押錯了。中國的小網通也是押錯寶了,押早了。小網通剛死,寬帶就來了。

          任正非說的押對、押不對,既是指戰略決策的不確定性,更是指戰略決策的不可逆轉性。

          因此,不可逆轉的戰略決策是非常難作的,戰略驅動的頂尖企業必須使用科學方式作決策。

          再例如,普通決策之“基于直覺對局部有影響的決策”與戰略決策之“完全控制全局選擇的決策”的關系,取決于一個決策者在視野、能力、魄力、知識、才華等方面的功夫。

          這好比一個人在山腳下、山中腰和山頂上,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在山腳下,可能只看得見山寨技術,非常對你的胃口,不需要作太多的學習和研究,就將它當成了山頂上的一切。結果,你的戰略決策事實上是直覺對局部影響的普通決策,選擇了全局中最沒有價值的局部,引領公司進入錯誤的航線。


        中興華為的不同命運,在一開始的戰略決策中就被注定了


          如何擁有頂尖的戰略決策智慧?

          戰略認知重塑,是企業家、創業者升級戰略決策智慧的首要任務。最有效的戰略認知重塑,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的拷問與評估開始:

          第一,我的戰略決策是不是基于全球視野?

          沒有全球視野,就等于沒有全局觀,你的決策就是一知半解或者殘缺不全的。全球視野是一種至高等級的“認知”,所謂的無知者無畏,最終只會有勇無謀。

          全球視野的最基本認知,包括決策者或決策團隊是否擁有國際經驗和知識。中國企業就算不出國門,也早已經是全球的一部分,因為你家門前全部是一流世界能力的企業和人才。馬云說過,全球化是一種視野,國際化是一種能力。一旦視野狹隘,就不可能有超強的能力。

          任正非的智慧之處,就在于過去30年,讓華為一直謙虛地、全面學習西方公司管理,學英國的制度、美國的創新、日本的精益、德國的規范,學IBM的創新,學亞馬遜的平臺等等。因為華為不斷拓寬的全球視野,才能智慧地決策公司、打造國際化的強基因,才有今天在世界的一席之地,獲得與全球一流對手博弈的空間。

          第二,我的戰略決策是不是深諳競爭規則?

          我在《下一步:中國企業全球化路徑》一書中研究發現,上百年的西方市場與30多年的中國市場對比,前者是基于規則和法律的系統市場,而后者是基于機會和政策的碎片市場。世界500強三百多年的先導者,早就制定了各種競爭規則,包括WTO、知識產權337、301條款等,后來者要想創造新標準、制定新規則,首先必須懂規則。你若不遵守規則,別人就不和你玩了。中興就是觸犯了別人的規則而導致被嚴重處罰。

          例如,在知識產權規則方面,美國的任何一項專利技術幾乎都有上百年的專利傘,盤根錯節,僅僅專利搜索一項工作,通常都得靠博士專業背景的專家才能摸得到頭緒。也因此,專利訴訟已經形成一個產業,一大批專門靠訴訟獲利的公司,全天候的工作就是在世界各地尋找可以起訴的對象(一般找上市公司,因為有支付能力)。而大多數情況下,被起訴也并非因為真正偷了別人的IP,而是很多技術都有相關性、重疊性。

          我個人作為美國法庭專家見證人,出庭見過一些中國上市公司因不懂規則被起訴,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應訴費而面臨破產。你可以看成是打壓,但我非常認同任正非的觀點,嚴格的知識保護制度,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別人用來打壓我們的手段。因為,不保護,誰都沒有創新發明的沖動,又哪來的創造發明呢?

          在美國及世界主流市場,不單是知識產權規則,包括反壟斷等規則,都已成為全球競爭的游戲規則,是一流企業部署進攻與防御的重要戰略決策依據。不深諳規則就會被動挨打。

          第三,我的戰略決策是不是緊跟未來技術?

          人類史上,少數幾個時間段是技術發明顛覆性地改變世界。人工智能是史無前例的人類認知革命,包括商業認知革命。感知方面,有語音、圖像交互方案;傳輸方面,有網絡通信技術從2G到5G的解決方案;在存儲、處理、決策三件事上,用算法、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將思考分析—計算邏輯—判斷決策—經驗知識形成閉環,不斷升級智慧;在執行方面,有App、機器人等,都可以代替或延展人類能力。這是提升人類的戰略決策智慧的最大機會。

          過去13個月,我對上千名企業家和創業者提過同一個問題:“假設你的企業今天價值(估值)1億元人民幣,從1億元增長到10億元,你認為有多少因素將施加影響?”結果平均回答不超過20個因素。

          我正在研究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系統的AI未來之眼系統,已經洞察到700多個因素,且能找到數據之間的因果關系和路徑。這是人工智能超越人類五感局限、擁有超級決策能力的典型實例,而絕不是唯一的。人工智能的爆發,正在改變世界,改變我們是誰、我們如何做事、如何決策的方式。

          “未來已來”,不應該是一句時髦的口號。本質上,今天的任何一項戰略決策,已經決定了未來結果。也就是說,今天在芯片技術上領先的公司,如高通,在第一天決定做芯片時,就已經領先了;今天在人工智能語音技術領先的企業,如科大訊飛,18年前決定做AI語音的那一天就已經領先了;同樣,今天中興的宿命,也在一開始的戰略決策中注定了。決策者不想將半山腰當成最頂峰,不想將門前自留地當成海洋,就要作自我戰略認知變革,獲得戰略決策智慧。



        關鍵詞: 中興 華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蓝山县| 北流市| 洪江市| 蓬莱市| 高邑县| 宁都县| 咸丰县| 会同县| 洪江市| 斗六市| 河北省| 绩溪县| 金寨县| 洪湖市| 华安县| 睢宁县| 仙居县| 太湖县| 灵丘县| 宝应县| 新乐市| 广南县| 鄱阳县| 长海县| 镇康县| 遂昌县| 中西区| 荆门市| 奎屯市| 衢州市| 普兰县| 吉林省| 长岛县| 略阳县| 屏边| 太原市| 上虞市| 苍山县| 沙洋县|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