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從中興事件看家電行業的核心科技之路
5月22日11時左右,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美兩國就解決中興通訊公司問題的大致路徑達成一致,相關細節還在敲定中,一旦達成協議,特朗普政府將解除對中興向美國企業采購產品的禁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80452.htm
前后歷時一個多月,這場關乎中興八萬多員工,三十多萬股東以及無數國人命運的事件也算是有了個還算不錯的結果。然而,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可不會就這么白白示好,放了中興一條生路的背后是中國政府多少籌碼的交換和讓步我們不得而知。
一紙禁令,何去何從?
美國商務部4月16日宣布,由于中興沒有遵守與美國政府達成的和解協議,將對中興實施為期七年、直至2025年的技術禁售令;期間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而中興通訊在這樣一個時點上遭受了這樣嚴厲的制裁,很難讓人不聯想到,這是否意味著中美貿易戰將進一步升級?

網上關于中興通訊被制裁的報道已經很多,但大多的焦點在于中美貿易戰爆發,而對于中興通訊被制裁的背景以及理由卻鮮有提及。而事實上,中興通訊制裁案發生的時間遠遠早于中美貿易戰,從2012年開始被美國調查至今已經將近6年時間。
由于中興違規向伊朗出口通訊設備,2016年美國向中興下達禁售令,迫使中興在2017年同意認罪,向美國政府繳納12億美元的罰金(首期支付8.9億美元)并接受一系列整改處罰。而此次美國再度處罰中興的理由是,雖然中興已經改組了管理層,解雇了4名直接負責的高管,但卻沒有根據和解協議處罰35名業務相關員工,反而給他們發放了獎金,并對美國政府調查人員提供虛假陳述。
連鎖反應,終見曙光
即便是全球第四大通訊設備制造商,在全球科技產業全球化的當下,中興的核心技術部件也根本不可能脫離美國科技巨頭合作伙伴。被美全面封殺后,對于嚴重依賴從美國進口芯片等元器件的中興通訊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正如中興高層隨后所說,美國的禁售令已經導致公司陷入了休克狀態,業務陷入了停滯。

中興事件一出后,在國內也是引發了一系列激烈討論,其中討論的重點就是核心科技這一條路以后得我們走,要擺脫在核心芯片領域過于依賴外國企業的狀況。畢竟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在這個時間點制裁中興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