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以何成為全球通信 “四大玩家”之一
自中興事件發生以來,周圍關心的朋友很多,也有不少好事者向我質詢:“中興不就一家沒有核心技術的廠商,憑什么成為全球通信的‘四大玩家’之一? 還能引起美國注意,遭到制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874.htm講真,聽到這樣的質問,作為曾經的業內人士挺窩火的,但又不能發,因為提出質疑的人畢竟不專業、更不懂。這幾乎就是相聲演員和火箭專家的對話,相聲演員郭德綱曾講過這樣一句話:
內行要是和外行去辯論那就是外行!比如我和火箭科學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煤,煤還得選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學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言歸正傳。“沒有核心技術”、“大玩家”、“遭制裁”等,都是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表象,而這些表象背后有一條中國通信崛起的清晰脈絡和必然規律,以及不受中興公司自身控制(并非“缺芯”這么簡單)而遭遇制裁的深層次原因。
中國通信企業(包括中興、華為)的成長和崛起,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40余年來,依靠為我們自己的勤奮、追趕、超越,漸漸成為全球供應鏈系統的“樞紐”。
2017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上,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首發了施展先生《樞紐:3000年的中國》一書,并在其“得到”APP中給了如下的推薦導讀(摘錄部分段落):
過去40年,我們是一個勤奮的追趕者——
當中國的公司擠入全球10強,當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總和,當中國的中產階級人口,已經趕上了全美國的人口總量的時候,我們必須重新認識自己,必須尋找我們的世界角色。
如今,已經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脫離中國,在這個世界獨自狂奔。
《樞紐》這本書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定義了中國3000年來,一直承擔的世界角色——樞紐。 中國的位置就是十字路口,就是路由器。也是資源、信息、資本、秩序在全世界流動的必經之路。
中國40年間的發展奇跡,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是中國的超大規模,已經兌現成一種非凡能力;
第二,我們踩在了命運的關鍵節點上,各行各業的生產效率和彈性,無人能及。——引自《樞紐》原文
在重大技術革命之前,中國奇跡還會持續。可以斷言,中國成為全球制造中心,是終局性的。只有從這個角度理解中國,才能讓我們能更清晰地看到未來的脈絡。
二戰后,世界格局發生了局部演化——
因為西方國家的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他們已經進入了創新經濟的時代,超過70%都是第三產業,對原材料的需求沒有那么強烈。這和以原材料出口為主的欠發達國家之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裂縫。
這個裂縫誰來填?上個世紀90年代,答案揭曉,是中國。
理解這個過程,我們就理解中國的全球角色了。
西方國家已經沒有辦法和欠發達國家直接形成經貿循環了,中國是全球經貿循環有效運轉的必須結點。這不是什么推演,這就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中國正在變成全球經濟體系的十字路口,是資源、信息、資本在全世界流動的必經之路,是世界的路由器,也是施展老師這本書的名字——樞紐。
作為樞紐,我們向原材料產地國家輸出資本、制成品、基礎設施和就業機會。
作為樞紐,我們向西方發達國家,提供形形色色的工業品和創新落地的機會。
基于上述,正是因為具有全球供應鏈必經的核心節點,即中國樞紐這片“沃土”,才能造就中國通信的崛起,才能生長出中興、華為這樣的通信技術巨頭,這是必要的外部條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