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半導體五大頭部玩家份額近半 亞太廠商增長驚人

        半導體五大頭部玩家份額近半 亞太廠商增長驚人

        作者: 時間:2018-04-24 來源:第一財經 收藏

          對當今科技產業,芯片的重要性正像是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中的蒸汽機、內燃機,或是更甚。無論是人們常用的手機、電腦,還是企業應用的數據中心、工業機器人,都離不開芯片的支撐。而美國對的禁售令,讓大部分人看到了中國科技產業的“軟肋”:中國芯入不敷出,嚴重依賴進口,與美韓企業等國際頭部玩家存在2-5代的差距。芯片這局棋,中國該如何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875.htm

          4月20日,發布聲明表示,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在相關調查還未結束之前,執意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極不公平,中興不能接受。

          近年來,全球科技產業可謂是一片繁榮:5G通信、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技術從理想走進現實,認定當前正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呼聲也逐漸涌現。中國科技公司近年來也是突破不斷,在某些領域已走在國際前列。

          但是,缺“芯”依然是中國科技產業的“痛點”。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韓曉敏近日對媒體表示,中國芯片產業的落后是“全方位、系統性”的,即便是國內龍頭企業,和國際主流廠商都還尚存差距,更不用說頂尖廠商。

          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手機元件技術服務副總監Sravan Kundojjala在采訪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半導體行業公司在芯片領域大部分業務上還“處于落后狀態”。

          全球半導體業地理布局:美韓企業占據強勢

          據半導體行業分析機構IC Insights于2017年11月更新的預測顯示,不計晶圓代工,以市占率衡量的2017年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美、韓企業分別占據(報告發布時博通總部尚位于新加坡)5個和2個席位,日本、新加坡和荷蘭則分別有一家企業入圍。而在2016年,美、韓則分別有4家、2家企業入圍,其余4家分別來自新加坡、日本、荷蘭、中國臺灣。

          選取1993、2000、2006、2016和2017(預測)5個年份數據,除在2017年屈居次席外,英特爾在其余年份市占率均位列首位;來自韓國的三星,則在前4個選取年份中位于第7、4、2、2位,并在2017年沖上榜首。三星近兩年勢頭迅猛的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全球范圍DRAM和NAND存儲芯片的漲價,同樣受益于此的還有韓國SK海力士和美國美光。

          總體來說,半導體巨頭們的優勢也在不斷擴大。據IC Insights在2018年4月更新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不含晶圓代工)規模達到了4447億美元,而5家頭部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即占據了市場總量的43%,對比10年前的2007年,當時這一數字還“只是”33%。

          此外,橫向來看,2017年全球排名前10、前25、前50的半導體企業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7%、77%和88%;2007年這些數據還分別為46%、67%和76%。在強者愈強的半導體行業中,留給后起“新玩家”的空間已越來越小。如何能在一個已步入成熟期的產業中實現突圍,中國企業依然面臨挑戰。

          中企市占率達11%

          不過,新興市場的半導體廠商也并非沒有機會。IC Insights數據顯示,從1990年至2017年,日本集成電路產業(不含晶圓代工)所占市場份額從49%降至7%,日本電器、日立、松下、三菱等企業紛紛退出。

          而同期亞太地區企業則增速驚人,從4%增長至了37%。其中,后來居上的韓國集成電路供應商,尤其是在存儲芯片領域,對這一格局變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除原地踏步的歐洲企業,北美企業份額從也37%增長至49%,并取代日企成為第一陣營。

          但值得注意的是,亞太地區這一增長也并非全部源自業務增長,財務運作下的并購整合亦起到了一定作用。以總部曾位于新加坡的博通為例,“并購狂魔”的幾次動作都在攪動著行業地理布局。

          2016年,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安華高(Avago)完成了對總部位于美國的原博通公司(Broadcom Corp.)的收購,隨后整合組建成為新博通公司(Broadcom Limited)。2017年11月,博通以現金加股票達1300億美元的總價向高通發出收購要約,并在被拒后發起惡意收購。而就在首次報價前僅幾天,博通CEO Hock Tan在白宮表達了計劃將總部遷回美國的意愿。

          2018年3月,在高通股東大會召開在即的“決戰”前夕,美國外國投資(CFIUS)緊急介入,要求高通推遲股東大會舉行和股東投票截止時間。一周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簽署行政令阻止該次收購,博通隨即宣布正式放棄收購高通,并表示將繼續按原計劃搬遷總部。4月4日,博通發布聲明表示,位于加州圣何塞的美國總部現成為博通公司全球總部,該公司又一次成為一家美國公司。

          一位半導體領域投資超百億的私募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集成電路產業存在一個微笑曲線,即兩端利潤率高,中間利潤率低,而即是其中利潤率處于高點的一環。

          IC Insights今年3月更新的數據顯示,如僅統計這“多金”的一環,該類公司在2017年的集成電路銷售額達到了1014億美元,美國公司占據了其中的53%,而這還未計入2017年總部還尚位于新加坡的博通公司16%的市占率。

          不過,中國企業在IC設計上也取得了顯著進步,成為自2010年以來全球IC設計市占率提升最快的一方。2010年時,中企市占率還僅為5%,但到2017年時已增長至11%。2009年時,進入前50的IC設計公司的中國企業僅有海思半導體一家,而在2017年,包括海思、中興、紫光在內,共10家中企入圍50強。

          年進口額約2601億美元中國半導體“入不敷出”

          盡管中國是世界電子產品的制造工廠,但在芯片部分,中國的生產能力卻顯得不足。

          中國是全球半導體的主要消費國,出口產能卻一直較低。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年進口額約合2601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石油進口總金額,但2017年僅出口669億美元。

          反觀前幾年,2014-2016年,中國的集成電路年進口額分別為2176億美元、2299億美元以及2270億美元,保持上升趨勢。而中國集成電路年出口額在2014-2016年分別為609億美元、691億美元以及610億美元。出口額/進口額比率自2015年起反而呈現出下降趨勢。

          此外,根據賽迪智庫數據,中國每年消費的半導體價值約占全球出貨量的33%,其中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占全部半導體行業約81%,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大概占全球集成電路產業規模7%-10%。這組數據說明,中國每年消耗全球1/3的半導體,但產能卻只能提供全球的1/10。

          “中國的半導體企業在過去十年里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Strategy Analytics手機元件技術服務副總監Sravan Kundojjala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尤其是在與基帶、應用程序處理器、連線晶片以及指紋傳感器等與智能手機相關的組件上。

          但是,由于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企業主要集中在高性能低成本的市場上,這使得這些企業與高通等其他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相比,無法推進他們的技術路線圖。Kundojjala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公司與高通、博通等企業之間存在巨大的技術差距。

          Kundojjala舉例,中國半導體在LTE手機基頻領域取得了“有限”的進展。像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思”)在LTE和5G基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進展,而展訊、瑞芯以及銳迪科也是如此。但是,海思的LTE Cat7下行速率達300Mbps,而高通集成的基帶支持最高2Gbps的下行速率。

          同時,中國大陸半導體公司的集成能力遠遠比不上高通。比如,高通的LTE基帶還集成了CPU、GPU、DSP、ISP等等。Kundojjala表示,在基帶領域,海思是唯一可與高通相比的中國公司。

          總體有差距,部分領域實現突圍

          集邦咨詢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郭高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在設計端,中國近9成為小微初創企業,而且這些企業開發方向不乏大量重合。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陸共有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企業約1380家,普遍規模較小、研發實力較弱。其中,只有500多家企業盈利。在物聯網、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領域的設計公司多數為10人以下的初創團隊,這與高通等巨無霸企業競爭差距明顯。

          而在中國大陸的設計企業數量暴增的同時,國際設計企業的發展卻呈現出整合及資源優化再分配的趨勢。高通試圖收購恩智浦案便是其中一個代表。

          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的報告顯示,如果高通成功收購恩智浦,這會基本封死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在物聯網、可穿戴、車聯網、無人駕駛、無人機、工業、嵌入式、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高端發展之路,而中國大陸的設計公司將只能局限在北斗導航、軍工、特種領域、農業發展等小眾細分領域。

          此外,郭高航認為,雖然中國大陸在設計端部分芯片產品有明顯突破,但目前IP核仍依賴ARM等國際龍頭,設計端使用的EDA工具完全靠Synopsys/Cadence/Mentor等廠商提供授權。

          郭高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處理器部分雖然中國大陸有海思、展訊實現了突圍,但仍多偏向于手機終端領域,且海思處理器芯片也并未對外供貨,展訊仍處于中低階市場,在PC、服務器等終端應用領域,中國大陸廠商仍不具話語權。

          一個可見的事實是,在全球Top20的半導體廠商中,中國大陸廠商仍舊缺位。郭高航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廠商現在創新能力不足,技術差距依然明顯,產業配套及產業氛圍仍需改善。

          在存儲器領域,郭高航表示,中國企業在編碼型快閃存儲器(Nor Flash)產品部分已進入全球主流供應商陣列。

          根據集邦咨詢數據統計,2016年兆易創新Nor Flash全球市場份額約7%,并且已成功打入三星智能手機供應鏈。但主流存儲器芯片DRAM和NAND目前仍嚴重依賴進口,本土在建的三條存儲器晶圓制造產線量產計劃,初期量產時間基本排在2018下半年,技術方面不論是3D-NAND還是DRAM ,與國際龍頭廠商的差距約2代左右。

          Kundojjala也指出,在尖端工藝技術方面,中芯國際(SMIC)等中國鑄造廠還是落后于臺積電(TSMC)和三星(Samsung)。

          Kundojjala認為,在鑄造技術中,SMIC和TSMC之間至少有3-5代的差距。而鑄造技術對新技術如5G和AI等的旗艦芯片至關重要。

          隨著制造端臺積電已經試產到7nm,下一步5nm即將全面開啟EUV時代,格羅方德、聯電也都已量產14nm,再加上繼三星之后,英特爾、海力士等紛紛計劃將代工業務獨立出去,郭高航指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制造端競爭將更加激烈。

          而在封測端,中國大陸的廠商雖然可以說已經進入了全球領先行列,但未來成熟封裝技術對企業營收增長的驅動將逐漸減弱。

          郭高航分析,臺積電InFo技術的走熱再一次點燃了各封測廠商對高階封裝技術的追求,長電科技通過收購星科金朋同步擁有星科金朋在Fan-out領域的技術儲備和市場資源,“雖然相對巨無霸臺積電差距明顯,但在OSAT廠商中屬于領先地位”。



        關鍵詞: 中興通訊 IC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六安市| 凤阳县| 文登市| 兴和县| 江孜县| 龙江县| 嘉鱼县| 松原市| 阜宁县| 汉源县| 大同县| 仪征市| 昌图县| 河池市| 蒲城县| 宝坻区| 彰化市| 邢台市| 吉木萨尔县| 河津市| 乡宁县| 千阳县| 临高县| 高淳县| 东丽区| 荔波县| 江西省| 襄垣县| 津市市| 巴里| 华池县| 福安市| 延川县| 乌拉特前旗| 东海县| 宜良县| 中西区| 介休市| 安新县|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