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波:新能源汽車崛起 從核心技術突破開始
桑德的新能源技術實踐與生態布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791.htm文一波表示,“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核心思想是制造業轉型升級,側重鼓勵高新技術發展,大家都面臨重大挑戰,尤其新能源汽車產業,更要求定制化、柔性化、物聯網。中國其實在制造業領域有足夠雄厚的基礎,無論是從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和高端制備方面都有機會進行突破,做出根本性的轉變。桑德也正在向質量、創造和品牌方向努力。中國需要在技術、模式方面做出變革的實干企業來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
得益于相關政策的利好,以及桑德技術研發與生態型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桑德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現已逐步成為助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文一波指出,依托強大的資金實力與先進的研發能力,桑德以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技術為重點方向,不斷投入和積淀研發技術,不斷促進產品迭代創新,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前不久桑德攜手長安汽車共同開發了汽車產品,并由桑德獨家提供大“三電”等關鍵零部件,以保障定制車輛在續航里程等方面的要求。“可以說,桑德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夠同時提供大小‘三電’的新能源汽車配件廠商之一。”
中國真正要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或者變道超車,一定要改變像過去傳統汽車在發動機和變速箱落后的面貌,一定要在“三電”領域取得突破,因此桑德在核心“三電”方面做了廣深的布局。“我們正在圍繞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做一個生態鏈,包括鋰電池平臺、數據平臺、多能源系統等。電池生態鏈平臺包括前驅體、正極材料、電芯生產、電池封裝、電池管理(BMS)、電池回收、電池梯次利用、廢電池再生等。數據平臺包括電池云平臺、易泊充平臺、智慧能源平臺等。任何物理環節都能產生數據,這些數據反過來又會對我們的產品提升帶來一定的支持。”文一波說。在這一趨勢下,桑德走向了全平臺的發展階段,打造了桑德新能源生態鏈體系。
他介紹,桑德新能源業務以電池(桑頓新能源)為核心,協同電池管理系統(優旦科技)、電驅動系統(意譜電動)、車聯網智能監控平臺(智慧云行)、泊車充電(桑德無線)、儲能(桑德智慧能源)、電池回收及材料再生(鴻捷回收),并攜手桑德新環衛、66微貨等,構成一個開放融合的新能源全產業鏈循環圖。
與此同時,桑德積極創新能源產業上下游合作模式,讓運營成本更可控。文一波介紹,今年初桑德牽手長安汽車、六六順集團,一改傳統汽車研發生產及銷售模式,由運營商結合市場需求向車企上下游發起定制新能源汽車。

在文一波看來,包括桑德在內的中國新能源企業起步雖然較晚,但奔跑的速度會很快。像桑德這樣除了自身產業鏈完整以外,長期的基礎技術沉淀,不斷的技術研發努力,使其達成了快速的產品迭代。并且桑德在未來技術方面廣泛、深入布局,包括材料、電池,還是電機電控技術、儲能技術等。桑德自上到下對技術的重視,及持之以恒的精神,也顯示出對中國新能源事業能夠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信心和決心。
綠色金融的使命與呼吁
為了更好地支持產業發展,桑德嘗試過如基金、租賃、保理、票據、ABS等金融產品。
文一波說,當前金融行業一方面面臨如綠金融等機遇,一方面也面臨著強監管的挑戰。“未來的金融行業將發生極大的突破,傳統金融面對信息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沖擊,必須找到恰當的方案,適應界限模糊,技術介入,產品創新的要求。”
“作為一個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的從業者,我感覺當前我國的綠色金融更多的是體現在文件上、口頭上,實際落地的并不多。”文一波說,“實際上過去有些部門對行業特點的理解和介入是不夠的,導致很多傳統金融手段并不適合環保和新能源領域,所以我們希望金融機構、租賃公司能夠深入下去,把專業做深做透。”
另外,文一波也呼吁,行業里面規模較大的、有輻射能力的龍頭企業能夠形成良好的戰略同盟,合作共享,獲取更多的市場機會,同時也能更好地抵抗市場風險。
文一波最后總結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在崛起的前夜,每一個從業者都應該深刻認識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桑德作為新能源全產業鏈的踐行者,將緊抓時代脈搏,緊扣產業“命門”,充分運用綠色金融等手段,加強業界合作,助力中國新能源事業的發展與騰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