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隨到引領 看中國面板產業逆襲這十年
政策和市場 中國面板產業逆襲的殺手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6466.htm除了中國市場符合面板產業發展的三大特點之外,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除了土地上的支持之外,中國金融企業對于面板企業的支持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畢竟獲取如此大的投資,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力量,僅僅依靠生產和盈利在初期是無法周轉的。面板生產線從建設到盈利,周期要在三五年,而這個時間段之內盈利能力是很弱的。

中國對液晶面板的進口關稅已經提高到5%
過去,由于高度依賴進口,中國對液晶面板的進口關稅稅率較低,2005年確定為3%。而隨著中國面板企業的崛起,2012年中國的面板進口關稅隨即提高到5%,目前則是根據世代線不同實施不同稅率(2012年規定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液晶顯示板的稅率將由原暫定的3%提高到5%,根據海關總署公告2017年第65號關于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的公告來看,目前液晶玻璃基板,6代(1850mm×1500mm)以上不含6代的稅率為4%,而液晶玻璃基板6代(1850mm×1500mm)及以下稅率為6%,點擊查看政策)。這種做法增加了國外面板企業的進入中國市場的成本。
除了政府,市場對于中國面板企業的促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2008年開始,中國對于顯示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小到手機,大到家用平板電視以及商用拼接顯示屏,顯示開始變得無處不在。而滿足如此之多的顯示需求,面板是最基礎的需求。雖然LED大屏以及投影產品也可以滿足一部分需求,但是面板技術依舊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

中國市場目前處于消費升級的階段 對于新技術的接受程度高
尤其是這幾年中國開始出現消費升級的趨勢,對于4K電視等高階產品的消化,中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NO.1。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底中國4K電視滲透率將達到58%。而全球4K電視的滲透率還在30%的水平徘徊。這說明了中國市場對最新顯示技術的接受度是全球領先的。
如何發展 讓競爭來得更猛烈些
說了這么多中國面板產業的優勢,那么中國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嗎?從目前的世界形勢來看,面板產業已經集中到了東亞地區。能否符合面板產業發展的地區并不多,其他地區想要原始積累顯然并不那么容易。歐美地區人力成本太高,無法具有價格優勢;東南亞地區人力成本低,但是缺乏技術支持;印度是一個具有潛力的地區,這一點值得注意。

中國面板行業正在積極追求新技術
同時中國面板產業也有自身的缺點,第一就是技術的上還無法和第一梯隊進行競爭,所以中國面板企業一定要保證創新;第二就是中國面板企業上游實力比較弱,比如液晶材料,偏光片等組件的生產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因此從深層次來講,中國的面板企業價格仍舊不能完全自主。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面板產業的原有優勢也在變化。比如人力成本上中國市場已經不再具有優勢,同時由于和先進企業技術的代差縮小,中國面板企業無法再通過學習來進步,未來需要依靠自己進行自主研發。這一點中國面板企業也并沒有完全做好準備。
另外筆者認為還有一個較大的風險,中國面板企業很多都是單一企業,并不像三星是規模巨大的綜合體。這樣中國面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就比較弱,試錯的成本太高。三星屬于產業鏈高度整合的代表,而目前中國企業布局分散,聯合不足,沒辦法形成國家或者地區性的力量體系,因此也就無法確立話語權和定價權。

OLED面板技術領域中國企業和韓日企業有差距
當然,綜合來看,中國的面板企業的優勢大于劣勢,雖然有人說中國面板的生產量已經太大。但產量是中國面板產業目前唯一的殺手锏,如果自動縮減產量,筆者認為這是“自廢武功”,顯然控制產量的時機還沒有到。同時中國面板企業不能一味著眼于國內,需要形成聯盟積極參與全世界市場的競爭,為面板產業的轉移做好準備。雖然目前來看中國已經成為面板產業的核心地區之一,但是目前主要是以量取勝,大而不強,堅持自主創新同時形成聯盟,積極的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筆者認為這才是中國面板產業的遠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