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隨到引領 看中國面板產業逆襲這十年
1998年9月,北方彩晶從日本DTI(東芝和IBM的合資企業)引進了一條第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由于沒有核心技術,企業無法持續發展。2003年中國有企業再次引進液晶面板生產線,但是由于專利費用導致產品價格沒有競爭力,這次嘗試也以失敗告終。到了2008年,海關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面板業貿易逆差達到歷史最高峰的1487.96億人民幣(按照2008年底匯率計算)。中國需求的液晶面板在很長時間中完全依賴進口,甚至中國每年的進口物資消費排行中,液晶面板僅次于石油、鐵礦石、芯片,而位居第四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6466.htm
崛起歷史 從貿易逆差到世界第一
顯然十年前,中國面板企業基本處于“一窮二白”的狀態,面板需求基本依靠進口來滿足。然而到了2018年,僅僅十年的時間,中國面板行業已經有了驚人的變化。而據IHS(數據統計與分析公司)統計數據來看,2018年中國預計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顯示生產地區,占比將達到全球市場的35%。
不僅規模上擁有優勢,中國面板企業的技術腳步也開始逐漸跟上國際的節奏。京東方在綿陽擁有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華星光電第6代柔性LTPS-AMOLED項目和第11代TFT-LCD及AMOLED項目也在建設中。此外維信諾以及和輝光電都在AMOLED以及柔性OLED上大舉進軍。

部分中國內地面板生產線分布圖
要知道面板產業曾經是日系以及韓系企業的天下,如今中國內地規模漸成第一,促進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認為中國能取得這樣的成果,主要是因為日韓主動放棄低端面板產業,轉而專心發展高端顯示技術。筆者認為這種想法其實缺乏對于中國面板產業的全面認識。
外國企業真的有這么善良,讓中國面板產業承接規模優勢嗎?是否中國面板企業目前的生產成果的都是別人不要的“低端果實”?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中國面板行業的發展和未來。
真是施舍?外國企業沒這么善良
2013年國家發改委依法對韓國三星、LG,中國臺灣地區奇美、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等六家國際大型液晶面板生產企業2001年至2006年的價格壟斷行為進行了處罰,期間6家境外企業共召開了53次私下會議,協商面板產量,數量,價格以及相關的技術信息,已達到對內地出售面板步調一致。
另外這些面板企業也曾一起操縱美國市場的面板價格,可見所謂的低端面板其實并不存在,只要你沒有這個產業,只要這個市場沒有競爭對手,那么即便是最基礎的非晶硅LCD面板,也能用來獲取巨額利潤。

松下等企業曾經押寶等離子技術
其實世界的面板產業正在發生變化。日本面板企業接連判斷失誤。松下等企業押寶等離子失敗,同時日本面板企業對于韓國面板產業產能擴張報以懷疑的態度。而后正是由于韓國低價面板的崛起,導致日本在中國這個重要的市場發聲能力日益減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