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隨到引領 看中國面板產業逆襲這十年

目前日本顯示企業已經走聯合之路 JDI由東芝、索尼、日立旗下顯示事業整合而成
雖然日本曾經是面板市場的霸主,但日本天生市場規模不夠,因此必須要加入全球市場的競爭。由于策略的失誤,日本面板產業失去打造規模化優勢的時機。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技術優勢,從而可以再次獲得壟斷地位。

韓國依靠規模優勢和日本企業競爭
隨著日本面板企業的發展受挫,面板行業在韓國發展壯大。其實韓國面臨的困局和日本也是比較類似。韓國本身的市場規模無法支撐這個市場的發展。但是韓國利用規模優勢帶來的價格優勢殺入了全世界的市場。從而的奠定了韓國面板將近十年的輝煌。

中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液晶面板生產線
有意思的是韓國面板企業走過的路,和中國面板企業走過的路大致相同,都是從高價學習技術,然后最后以低價產品殺入市場,可以說是“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典型?,F在中國這個新的徒弟正在崛起。但是這并非日韓主動放棄規模優勢。日本以及韓國面臨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在規模上已經沒有辦法獲得優勢,繼續與中國PK規模力不從心,因此只能期望在技術壓制中國,從而奪取頂端市場的利潤。
三大特點 為何面板產業落戶中國
那么為什么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中國面板產業能夠殺出自己的道路呢?我們要分析面板產業的基本特點。液晶面板產業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僅僅有資金或者僅僅有技術都是難以支持面板產業快速發展的。過去中國面板產業難以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其實并不是根本,最重要的還是技術上底子太弱。

新千年伊始中國液晶面板技術還缺乏根基
新千年伊始,中國企業在面板行業的嘗試之所以失敗,就是技術上缺乏根基。而在2008年之后,中國開始走上“重引進同時重吸收”的道路,企業不再依靠購買落后產業線作為核心發展手段。在購買落后生產線的同時,中國企業高薪引進人才,在技術上持續發力,可以說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時間正是中國面板產業技術原始積累的階段。

京東方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投資概況
同時面板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沒有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在面板行業是玩不轉的。而資金密集型并不是意味著有錢就行,這其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面板產業需要大量的土地。而在獲得土地上如果政府不予支持,或者說提高獲取土地的成本,顯然任何面板企業面對這樣的局面都是舉步維艱的。比如BOE(京東方)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總投資465億元人民幣,,占地1200畝,建筑面積達到了70萬平米房;同時BOE(京東方)福州第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總投資也達到了300億元。
同時面板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同時勞動力的知識水平要得到保障。最近十年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恰恰可以提供這樣的勞動力,其成本低,知識水平不斷提升,這一點是東南亞等市場無法提供的。
中國面板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經濟的快速提升,這是最堅實的基礎。然而有了后盾,沒有目標也是不行的。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國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面板行業技術的發展共同作用,所以才有了中國面板產業現狀的規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