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網絡與存儲 > 業界動態 > 國產DDR4內存邁出第一步:內存降價、大國崛起就此一帆風順了嗎?

        國產DDR4內存邁出第一步:內存降價、大國崛起就此一帆風順了嗎?

        作者: 時間:2018-03-01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收藏
        編者按:國家在強調制造升級,內存、閃存、處理器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則是中國公司尚未大規模攻克的重點領域之一,此事也關乎大國崛起,沒有拿得出手的高科技優勢,中國制定的2025制造業目標就很難實現。

          2011年泰國發了一場大洪水,導致西數的硬盤工廠嚴重受損,當年硬盤出貨量暴跌,硬盤漲價,不過這場大災難最大的受害者并不是西數或者希捷,而是一年后的日本爾必達公司——2012年爾必達公司破產,直接原因是巨額虧損,當年2月底的虧損額高達56億美元,根源則是PC市場不景氣,高價的爾必達銷量不佳,而這背后就有泰國洪水導致HDD硬盤漲價進而抑制了PC需求的原因。爾必達沒能再撐幾年,否則四五年后的今天,市場如此“火熱”,區區56億美元虧損很容易在一年內賺回來。爾必達的倒下不只是一家公司破產,自此之后日本也退出了DRAM產業,這個市場逐漸被韓國、美國的三家主要公司壟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6288.htm
        國產DDR4內存邁出第一步:內存降價、大國崛起就此一帆風順了嗎?

          半導體產業是有周期的,爾必達倒下的2012年正好價格跌倒谷底的時候,之后2013年開始大漲價,2014年隨著平臺進入主流市場,價格又迅速下跌,跌倒了8GB單條一度只要199元的白菜價,這讓三星、SK Hynix及美光公司的內存芯片業務舉步維艱,2016年上半年的時候美光財報中還是各種慘狀——當季營收同比下滑30%,凈虧損9700萬美元,而2015年Q2同期凈利潤9.3億美元。不過悲劇到此為止了,2016年Q3季度開始內存、閃存就持續不斷漲價了,后面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漲價一直持續到2018年Q1季度,目前來看內存價格依然居高不下,8GB 單條典型價依然要699元——上一次的價格大概是750元,去年11月底高峰價格要900元左右。

        blob.png


          全球內存市場幾乎被美國、韓國壟斷,不知道一度主導存儲芯片市場的日本人民怎么看,會不會有“爾必達要是沒破產就好了"的感慨。日本人民能不能承受產業鏈被外國公司掌控的痛苦我們不好說,但是中國在這一波漲價大潮中承受不住了,首先是中國存儲市場比日本大得多,中國的公司從PC到數碼再到智能手機乃至行業應用都極度依賴進口閃存芯片,2016年全年進口芯片2270.26億美元,而之前一直雄踞第一的石油進口值1164億美元,在這其中內存芯片占據的份額超過20%,價值400多億美元,但中國的進口依賴率幾乎是100%,就是說沒有一家中國大陸公司能夠在市場上真正做到內存設計、生產及銷售。

        blob.png

          當然,如果把對岸的華亞科、南亞公司算上,這確實可以為我們挽回一點點面子,不過南亞、華亞科在內存市場的份額加起來也就5%左右,而且華亞科已經被美光收購,這兩家不論技術實力還是產能都不可能跟其他三家巨頭相提并論,是無法改變市場格局的。此外,大陸人民的思想境界也比較高,不會憑空占同胞的便宜,這么大的事還是要自己來,現在的產業界也有當年“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勁頭,內存大業還是要靠我們自己。

          那就來吧!

          國產內存現狀:三大陣營浮出水面

          中國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雄心壯志已經是天下皆知,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2020年國產的芯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70%——中國目前的芯片自給率也就20%,內存芯片則是0,按照這個苛刻的標準,2025年達到70%自給率,留給內存產業界的時間并不多,特別是要考慮到國內上馬內存生產線,可以說是在技術、人才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實施的,其中的風險、困難可想而知。

        blob.png


          此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目前國內發展存儲芯片,優先發展的是閃存,閃存芯片整個行業的產值不如內存,不過技術難度也低一些,國內積累的基礎也更好一些,長江存儲的前身武漢新芯科技、兆易創新等公司在NAND、NOR閃存行業摸爬滾打了多年,已經小有基礎,率先發展閃存是水到渠成之事。相比之下,DRAM內存的門檻更高,發展難度更大,目前國內主要有三大陣營在發展內存芯片——紫光為代表的國家隊、合肥長鑫/兆易創新、福建晉華等三大陣營。

          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大家很熟悉了,該公司以武漢新芯科技為基礎重組而來,考慮到其背景,他們可以說是國家隊代表,不過長江存儲主要是NAND閃存,目前已經開發出了32層堆棧的3D NAND閃存,晶圓廠預計2018年下半年量產,未來還會陸續推出64層及更多堆棧層數的3D閃存。紫光旗下與內存沾邊的是子公司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此前轟動網絡的紫光內存就是源于他們,而這家公司的經歷也很傳奇——最初他們是德國英飛凌公司2003年在西安設立的儲存事業部,有些玩家可能還記得英飛凌當初也是半導體市場一霸,內存、閃存乃至基帶業務都有涉及,不過也沒能跟上時代,業務各種拆分、出售(這公司現在還在),基帶業務賣給了Intel,存儲事業部拆分成了奇夢達公司,奇夢達也沒能逃脫破產命運,西安的存儲部門在2009年賣給了中國浪潮公司,隨后改組成立了西安華芯科技,他們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劃、核高基專項中的存儲芯片項目和課題,在存儲技術上是有積累的,2015年被紫光公司收編,成立了西安紫光國芯公司,此前紫光公司在全國陸續收購、整合了一波半導體公司,最出名的就是展訊、瑞迪科。

        blob.png

          國內發展內存的第二個基地是安徽省會合肥,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個陌生的小城市,不過安徽政府也抓住了半導體發展的機遇,合肥本身在半導體產業上也有多年耕耘,聯發科、Marvell美滿電子、京東方、科大訊飛、中科38所等知名公司、單位都在合肥設立了分公司或者研究所。具體到內存芯片上,見諸報道的主要涉及兩家,一個是合肥長鑫,一個是兆易創新,我們分開來說。

        blob.png


          合肥長鑫的內存項目在網上動靜不小,不過這家公司還挺神秘,找不到什么官網,報道出來的多是第三方視角,包括給他們建設基地、提供材料的公司等等,比較靠譜的是合肥市政府官網一篇報道,提到“在經開區,合肥長鑫高端通用存儲晶圓制造項目正在施工,該項目擬建成業界先進工藝制程的12英寸存儲器晶圓研發項目,計劃2017年廠房建成,明年上半年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預計下半年產品研發成功。”,而這個項目投資高達72億美元,大約494億人民幣的投資,完工后月產能可達12.5萬片晶圓,這個產能是什么概念呢?SK Hynix在中國無錫的DRAM晶圓廠月產能大約為13萬片晶圓,但這是一個持續多年的投資,合肥長鑫一次建設的產能就有這么大,規模可見一斑。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DDR4 內存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上饶市| 齐河县| 翁源县| 仁化县| 鞍山市| 博乐市| 繁昌县| 成都市| 碌曲县| 武乡县| 南郑县| 大兴区| 汝州市| 东阿县| 湘乡市| 南昌市| 丰城市| 绥阳县| 阳东县| 大新县| 焦作市| 肥东县| 呼和浩特市| 天水市| 大英县| 闵行区| 潞西市| 伊川县| 宁强县| 徐州市| 阿坝县| 灵川县| 甘德县| 哈尔滨市| 昂仁县| 通辽市| 兴安县| 罗城| 汾阳市|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