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自動駕駛走到了哪?
大陸:尋求高階毫米波雷達的突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2/375949.htm對于24Ghz的激光雷達,大陸占的市場份額較多。2017年9月,大陸還收獲了吉利77Ghz毫米波雷達的訂單。大陸之前有一款ADAS專用激光雷達SRL1,在2015年被用于沃爾沃City Safety自動安全系統,幫助實現AEB(自動制動系統)功能,但是此款雷達無法滿足高等級自動駕駛的需求。因此,大陸推出了其高性能激光雷達研發計劃,以尋求突破口,研發出適合更高等級自動駕駛的77Ghz毫米波雷達。

(大陸短距離激光雷達)
Autoliv:來得晚就要抓緊步伐
Autoliv是一家瑞典的國際跨國公司,主要研發汽車電子安全系統,并為汽車提供電子控制單元、汽車方向盤系統等。但是Autoliv進入激光雷達領域的時間,和其他第一梯隊的公司相比較晚。因此,Autoliv一直尋求與其他知名的雷達激光廠商合作,2017年7月,Autoliv和Velodyne達成合作,應用后者技術,結合自身的經驗生產車規級激光雷達。
同時Autoliv還收購已經初有名氣的激光雷達技術公司,以求獲得更多的專利和知識產權。2017年10月初,其收購了一家瑞典激光雷達技術公司Fotonic i Norden的部分資產,收購協議允許對被收購公司技術專利的使用,尤其是其ToF(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測距技術。
德爾福:有條不紊的投資布局
在第一梯隊的這些激光雷達公司中,德爾福是最早對激光雷達公司進行投資的。德爾福的投資戰略了Quanergy的光學相控陣技術路線的激光雷達,此雷達針對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難度較大。
同時還在2017年投資了以色列Innoviz公司,此公司的激光雷達方案是相對容易實現的MEMS方案,并且已經實現了Innoviz One 和Innoviz Pro 兩種類型產品的量產,分別對應的是自動駕駛的低等級和高等級需求。
同年,德爾福還投資了加拿大初創公司Leddartech,此公司在Vu8固態激光雷達上有獨特的技術,還提供信號處理芯片。此舉使得德爾福更加穩固了其在固態激光雷達領域的地位。
博世:77Ghz毫米波雷達的領跑者
博世在毫米波雷達市場一直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而博世本身的優勢就是高精確度的激光雷達,例如77Ghz毫米波雷達,當然目前市場上在售的分辨率最高的是Velodyne的64Ghz激光雷達,每秒激光點云出點數120萬。

(博世長距激光雷達)
2017年,博世在宏觀方面對公司進行了拆分,專門獨立出的安波福公司將主要發展互聯網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業務。而公司的主體德爾福科技則專注內燃技術、軟件和控制等其老本行,為其繼續盈利,來支撐對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的研發。
同時,博世開始包攬整個激光雷達產業鏈的產品,包括各類傳感器,并對MEMS技術投入重資,研發激光掃描產品。除此之外,博世還宣布投資11億美元在德國新建芯片制造廠,主要生產自動駕駛相關的傳感器芯片。
傳統車廠篇:各下游產業鏈的大整合
在自動駕駛的大潮倒逼,以及新型自動駕駛汽車廠的沖擊下,各傳統汽車廠商開始尋求與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研發商、激光雷達供應商、底層芯片供應商、精準地圖研發商們的合作,并尋求測試和量產。
奧迪新A8——全新的突破
奧迪作為德國大眾下的子公司,其在自動駕駛上的探索和投入成功超過了總公司大眾。大眾在自動駕駛上并沒有交出太好看的成績單,其在2017年發布了一款L5級別的自動駕駛概念車Sedric,Sedric的駕駛過程完全不需要人為參與。但是從目前的技術來看,此款概念車的落地并非易事。大眾集團一直致力于在2020年左右制造出商用的L5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

(奧迪A8)
而奧迪在2017年上市了新奧迪A8,奧迪A8是全球首款搭載了 L3 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車。也是目前第一款搭載激光雷達傳感器的量產車。除了激光雷達,A8 還搭載1個前視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4個環視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它基本達到了量產車中最豐富的傳感器配置水平。其可在不高于 60km/h 的速度下,在法律允許的區域內實現自動駕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