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AI智慧手機時代:巨頭間的角斗場

        AI智慧手機時代:巨頭間的角斗場

        作者: 時間:2017-11-08 來源:壹觀察 收藏

          人工智能(AI)正在觸發手機行業新一輪重大變革,巨大的資金與研發資源投入,最終注定會成為巨頭間的角斗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1/371206.htm

          國外是Google、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等科技巨頭,國內則是、BAT等企業在角力。

          在智能手機領域,全球只有蘋果和目前推出了具備AI芯片技術的“智慧手機”。搭載全球首個人工智能處理器麒麟970的Mate 10手機,引發了AI與智能手機行業的重點“跨界”關注。

          余承東明確提出: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強調的是人工智能在未來終端的實現必須通過“芯—端—云”協同,而HiAI移動計算平臺面向合作伙伴與開發者開放,則意味著華為面向智慧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戰略已然成型。

          AI智慧生態面臨的門檻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引發巨頭們競相角逐的,實際上就是用戶、終端和流量的入口之爭,正在到來的智慧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也是如此。

          但在此之前,新平臺、新模式和新生態的建立至關重要:

          一、構筑云側+端側AI綜合能力。互聯網巨頭們更擅長通過大數據與云計算打造云側AI能力,而硬件企業更擅長加強本地終端的計算能力。人工智能時代,端側AI主要解決的是大計算和場景化應用,云側AI解決的是大數據和建立通用模型,并最終實現服務直達。兩者必須建立強連接與協同,缺一不可。從目前來看,全球只有華為、蘋果目前具備了云側+端側的整體能力。以Mate 10拍照為例,可以迅速識別13種物體和場景,并實時自動調校和參數設置,這是本地AI芯片帶來的超強計算能力,而數據訓練和模型不斷優化,則依靠的是云側AI能力。余承東也對此表示:“端側智能可以實現與云側智能的優勢互補”,這也將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礎能力”。

          二、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人類發展AI技術最終是為了提升生活體驗與工作效率,這就要求AI終端與終端云服務能夠覆蓋到生活、工作、出行等全場景,給用戶帶來無縫體驗。從目前來看,作為用戶日常隨身攜帶、使用頻率最高的智能設備,手機已成為各家科技巨頭共同首選的AI落地智慧終端,如何將更多的AI服務整合,勢必會引發互聯網巨頭和硬件巨頭新一輪爭奪大戰。

          三、聚合開發者打造生態平臺。單純的平臺技術創新只是開始,如何聚合更多開發者、共同打造產業生態,決定了平臺技術創新能夠走多遠。比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Symbian、Windows Phone、黑莓的失敗,一方面是平臺創新不足,更大的原因則是未能有效吸引開發者為用戶提供完整的移動應用生態服務。

          四、盡快觸達更多終端用戶。移動互聯網服務之爭、平臺生態之爭,最終決定能否成功的還是用戶選擇。這就要求AI技術平臺方有能力將新技術迅速觸達用戶端,讓用戶感知到AI技術帶來的創新甚至顛覆性體驗,這取決于AI平臺方自身的終端推廣速度,以及向合作伙伴的開放力度。

          華為AI智能生態戰略背后:

          華為終端云服務崛起

         

          長久以來,因為智能手機業務的成功,大眾消費市場更多將華為視為一家硬件企業。

          隨著Mate 10發布,華為“芯—端—云”戰略和“Mobile AI”戰略日漸清晰,業界陡然發現,在硬件成功背后,華為打造軟硬一體的移動智能生態平臺已然成型。

          擁有CPU+GPU+NPU的麒麟970首先打破了端側硬件AI的能力瓶頸,大幅提高了圖像識別、智能語義識別與語音交互等本地AI計算能力。華為終端云服務建立的云生態,可通過大數據分析訓練成通用知識模型,下傳到終端再次強化端側智能,兩者協同,最終實現用戶體驗升級。這意味著智慧手機可以實現通用知識模型共同進化,并且可以根據用戶使用習慣進行個性化深度學習。用戶使用時間越長,就會發現智慧手機“會學習、能思考、更懂你”,甚至可以主動給用戶提供基于大數據和本地場景化的服務建議,這也是余承東所說的“端側智能可以實現同云側智能的優勢互補”。在華為Mate 10手機上,用戶在“負一屏”智能助手或信息輸入過程中,都已可以體驗到華為終端云服務結合AI技術帶來的移動智慧生活服務。

          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時代,華為終端云服務的誕生,見證了手機從云端通信錄到移動互聯網生態布局的全過程。面向人工智能時代,華為終端云服務也迎來全新升級,圍繞用戶智慧生活需求構建數據體驗、應用體驗、娛樂體驗、出行體驗四大類的全場景終端云服務生態。

          以出行體驗來講,華為通過與ofo合作,實現了消費者使用華為手機“秒開”NFC小黃車,無需掃碼,并且可以在全國160多個城市手機刷公交/地鐵,以及全國61家銀行超過1,500萬臺支持銀聯“閃付”的POS終端,真正實現“手機全場景支付”。用戶在駕車出行時,華為終端云服務會根據大數據為用戶提供最快捷的交通路線,以及建議出發時間。在用戶出國時,華為“天際通”服務可實現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鍵上網,用戶無需支付高額的境外流量費用,或者在當地購買上網卡。如果語言不通,華為終端云服務提供的“AI隨行”翻譯可支持雙方人員語言交談隨時翻譯、圖文手機即拍即譯,目前已支持全球50多種主流語言和文字。

          在娛樂內容方面,華為終端云服務早已覆蓋了視頻、音樂、閱讀等各個方面,搭建生態平臺,引入更多優質資源:在華為視頻上,用戶可以觀看5,000多部好萊塢及國內外院線大片,Mate 10用戶可專享HDR10影片和全面屏電影;華為音樂將開設Hi-Res音樂專區,提供高解析無損音樂,其跑步音樂專區甚至還可實現按用戶運動步頻自動匹配音樂;華為閱讀搭建了一個虛擬隨身圖書館,精選優質圖書達50萬冊。

          正是基于多年來的不斷投入和對應用服務品質的堅持,華為終端云服務應用越來越受用戶歡迎。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華為終端云服務全球注冊賬號超過3億,華為應用市場月活用戶高達1.5億,全球累計分發量超過1100億次,成為繼谷歌Google Paly、蘋果App Store之后的全球第三大APP應用商店。

          余承東在接受《壹觀察》專訪時曾表示:Android陣營與蘋果唯一的差距就是生態體系,華為要在高端市場與蘋果競爭,必須發力于終端云服務和智慧生態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華為正在將Mobile AI與“芯—端—云”協同能力向開發者與合作伙伴開放,目標打造 AI時代的全新智能生態,這也就意味著華為終端云服務將被賦予更多使命和價值。

          在華為Mate 10發布會上,余承東宣布向開發合作伙伴開放基于970人工智能芯片的HiAI移動計算平臺,支持全球TensorFlow和Caffe兩大主流的深度學習框架。開發者可借助HiAI移動計算平臺、調用華為“芯—端—云”協同能力,開發出更具想象力和全新體驗的AI應用。余承東透露,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華為開發者聯盟的全球注冊開發者已突破33萬。余承東曾在Mate 10發布會上預想了一個未來場景:未來你可以與手機直接對話,他能聽得見、看得見,有云端知識庫大腦,甚至可以比你感知的更遠,對事件更有預判性,他就像你的助理一樣,而不在是一臺用手指操控的冰冷機器。

          《壹觀察》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全球開發者創造了遠超蘋果和Google想象的應用形態,最終打造了繁榮和不斷創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而在AI時代,華為今天開放的HiAI移動計算平臺和“芯—端—云”協同能力,傳統App形態也將迅速被AI App取代,這種變化將引發的全新智慧互聯網和AI生態變革,也一定將遠超華為、余承東甚至全行業的最遠想象。

          之前蘋果iPhone X發布會已經證明,具備云端一體能力才是AI時代的入場券,這種“升維”優勢曾把大量國產Android手機都甩到了一個陌生的賽道上。而華為面向全球開發者推出的多兼容HiAI移動計算平臺和“芯—端—云”協同能力,以及Mate 10手機帶來的全新AI體驗,則表明了國產手機如果具備云端一體的AI能力,再加上中國在移動互聯網積累的創新優勢和全球最聰明的開發者,中國手機將在智慧手機時代獲得不同以往的真正“同緯度”競爭機會。

          或許此時,中國手機企業才能真正走出硬件價格戰與廣告營銷戰的“慣有陰霾”。



        關鍵詞: 華為 kirin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天柱县| 沾化县| 北流市| 金沙县| 潢川县| 辽源市| 五指山市| 云霄县| 靖州| 哈尔滨市| 筠连县| 饶阳县| 武汉市| 浦县| 会同县| 金昌市| 巴林右旗| 巴南区| 平武县| 噶尔县| 彭州市| 青冈县| 延庆县| 黄平县| 衡阳县| 延寿县| 张掖市| 石棉县| 闸北区| 理塘县| 嘉兴市| 宝兴县| 鹤岗市| 玉林市| 尼勒克县| 泰兴市| 原阳县| 玉龙| 寿阳县|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