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元件/連接器 > 設計應用 > 詳解處理器工藝制程:為何20nm芯片更強大

        詳解處理器工藝制程:為何20nm芯片更強大

        作者: 時間:2017-10-21 來源:網絡 收藏

          推出新款的時候,制造商們總喜歡講述“更小的納米制程工藝”、“更強大的性能”、以及“更優異的能效表現”等概念。不過,很多人或許難以理解,為何在做得更小、功耗更低的同時,其性能反而還可以更加強大呢?有鑒于此,外媒PhoneArena特地撰寫了一篇文章,為我們解釋與“制程”相關的的一些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0/366961.htm

          

          首先,什么是納米?

          從本質上來說,一顆微就是由采用不同材料制成的許多“層”堆疊起來的電路,里面包含了晶體管、電阻器、以及電容器等微小元件。

          不過它們與被你扔進垃圾堆的大塊頭所采用的常規元器件很是不同,因為它們的尺寸已經小得肉眼難以看清,而規模更是可以讓你感到震驚。

          在這些由元器件組成的“大軍方陣”中,組件間的距離通常用毫微米進行衡量。如果覺得“十億分之一米”的概念不好記,那你也可以用“納米”(nanometers)來描述它。

          最后,間距越小,可以排布在芯片上的元器件就可以更多。

          

          其次,為什么制程更小更節能?

          答案是:縮減元器件之間的距離之后,晶體管之間的電容也會更低,從而提升它們的開關頻率。

          由于晶體管在切換電子信號時的動態功率消耗與電容成正比,因此它們才可以在速度更快的同時,達到更加省電。

          另外,這些更小的晶體管只需要更低的導通電壓,而動態功耗又與電壓的平方成反比(能效又提升)。

          最后,推動半導體制造商向更小的工藝尺寸進發的最大動力,就是成本的降低。組件越小,同一片晶圓可切割出來的芯片就可以更多。

          即使更小的工藝需要更昂貴的設備,其投資成本也可以被更多的晶片所抵消。

          

          最后一點,為何制程工藝的飛躍幾乎都是每2年一次?

          有利也有弊,在制程更小更省電的同時,晶體管的電流也更易泄露——即使其處于“關閉”狀態。如此一來,又會導致芯片“更費電”。

          在理想世界中,這些元器件方陣會是完全穩定的。而隨著電子設備變得越來越小,波動、漸變和擴散都會對其造成很大的影響。

          那么,如何在“制程”與“穩定”之間達成平衡呢?上方的表格就列明了當前市面上可以達到的移動芯片的“極限”。

          當然,制造商們對于“極限”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就能迎來量產版的“單原子大小”的芯片了。



        關鍵詞: 工藝制程 處理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行唐县| 广河县| 浏阳市| 治县。| 盐源县| 泸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墨竹工卡县| 策勒县| 汉寿县| 阿拉善盟| 惠州市| 遂宁市| 呼伦贝尔市| 昭平县| 曲周县| 汝州市| 鄯善县| 珲春市| 昆明市| 华阴市| 镇坪县| 汪清县| 泰来县| 依安县| 泰州市| 枞阳县| 深圳市| 遂溪县| 高青县| 九江市| 卓资县| 景东| 白银市| 比如县| 南昌市| 交城县| 六枝特区| 柘荣县| 泾川县|